8月29日晚,中国银行(601988.SH)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上半年,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294.18亿元,同比增长3.61%;实现归母净利润1175.91亿元,同比下降0.85%,相当于上半年每日盈利超过6亿元。
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资产总额36.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3%;负债合计33.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5%。
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张辉在会上表示,整体看,上半年中国银行财务效益稳中有进,资产负债稳健增长,客户基础增量提质,风险防控扎实有效。
谈及分红情况,张辉表示,中国银行高效完成2024年度中期和末期分红,派息金额713.60亿元。董事会建议派发2025年度中期股息为每10股1.094元,股息总额达352.50亿元,派息比例继续保持在30%的较高水平。
非利息收入增长26%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148.16亿元,同比下降5.27%。其中,利息收入5033.31亿元,同比下降7.30%;利息支出2885.15亿元,同比下降8.77%。
在低利率环境下,净利息收入相对承压,非息收入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6.43%,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4.71%,同比提升6.23个百分点。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7.9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9.17%,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三成,主要是代理业务、托管和其他受托等业务收入增长较好。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2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7.39%,比上年末下降3.21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银行风险管控压力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个人贷款和境外业务。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对公贷款中,房地产业、公共事业、其他行业不良贷款率居前,分别为5.38%、1.5%、1.3%,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44个百分点、上升0.22个百分点、下降0.29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1.15%,较上年末上升0.18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在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业仍是新发生不良的第一大行业,但实质新增同比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个人业务方面,今年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消费贷款新发生不良比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预计资产质量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承压。
此外,今年6月,中国银行向财政部定向增发A股股票,规模1650亿元,扣除相关费用后全部用于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增资后,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67%、14.32%、12.57%,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09个百分点、下降0.06个百分点、上升0.37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银行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股改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9400亿元,自2024年开始实施中期现金分红。今年,董事会建议派发2025年度中期股息每10股1.094元。“从2015年开始,我行分红比例一直保持在30%的较高水平。”中国银行董秘卓成文称。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中期分红每股股息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该行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08元(税前)。
净息差较去年同期微降
2025年以来,受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等多重影响,银行业净息差普遍面临收窄态势。截至上半年末,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26%,较去年同期下降0.18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净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去年以来LPR利率持续下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美联储降息,导致资产收益率下降快于负债成本等因素。
对此,张辉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中国银行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外汇业务优势,通过外汇掉期对不同币种资产负债错配进行主动管理。如果还原外币掉期业务影响,集团净息差水平将提升约3BP,较上年降幅约为12BP。与同业趋势保持一致。
“希望大家不仅关注净息差表现,还应更加关注中国银行收入及效益的整体变化。”张辉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境内银行业净息差普遍大幅收窄,中国银行净息差表现与全行业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当。
张辉称,与可比同业相比,目前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34.71%),中国银行境外机构非利息收入增势良好,同比增长超70%(76.01%),有效对冲了净息差下降对营收的影响。
同时,守住净利息收入基本盘是中国银行的战略安排,也是低利率环境下战略转型的重要努力方向。
上半年,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新增1.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超2000亿元,债券投资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展望下半年,张辉称,从外部市场看,境内银行业整体面临低利率环境,美元降息预期升温,银行业净息差仍将面临一定的收窄压力。中国银行将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及业务特点,充分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发挥对净息差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