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没有公布价格的YU7 能成为小米的下一个爆款吗?

2025-05-22 23:00:0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YU7终于来了。 5月22日,在小米15周年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正式发布了小米首款SUV YU7。 YU7和

YU7终于来了。

5月22日,在小米15周年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正式发布了小米首款SUV YU7。

YU7和SU7一样有着家族设计语言,三个版本——标准版、Pro版、Max版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拍摄)

过去一个多月,小米从云端跌落,本该在4月底上海车展发布的小米YU7,也被推迟。雷军坦言,“这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而YU7发布会上,雷军仿佛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依然是和发布SU7时用着同样的语调、同样的雷式发言,同样将YU7各种配置直接对标特斯拉。

但智驾事故对小米的影响又是肉眼可见的。

发布YU7前,雷军换下了此前发布会经常穿的深蓝色西装,换上了一件崭新的白色西装外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拍摄)

与此同时,YU7和SU7刚发布时相比,也对车身的被动安全、驾驶安全有极高重视:

比如,被动安全上,YU7这次和SU7一样采用了罗纳德的车身架构,但对车身进行了全面升级,着重增强了前向碰撞、侧向碰撞的安全。比如用2200兆帕的小米超强钢在4门的侧横梁、防撞梁上进行了加强。“乘员舱侧撞的时候离乘客很近,一直是被动安全的难点。”雷军强调。

辅助驾驶上,YU7全套硬件都是高端配置,全系标配英伟达700 TOPS的Thor芯片、标配激光雷达,“提高在暗光环境下,车辆对地形障碍物的识别。”雷军介绍。

小米还将内部高管的驾驶培训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优先面向小米车主、锁单的准车主开放。“希望更多的车主学习这些高级驾驶技巧,就是从理论到实践来提高驾驶能力。”

在YU7上,雷军还将手机的摄像头技术应用于车上,让摄像头在夜间看得更清晰。

发布会临近尾声,雷军说,今天的小米肯定有很多不完美、不如意的地方在,下个5年我们承诺大家我们会用更坚实的成长来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新起点,是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的关键词。挥别新手保护期后,小米等待用 YU7 再次证明自己。

YU7,逆风上市

5月15至16日,有网友发现即便YU7还未上市,网络上就已出现大量对YU7的黑稿。这些提前出现的黑稿,既有黑YU7的空间和实用性,也有黑YU7的质量和安全。另外,雷军放在微博里的小米YU7图片二维码,遭遇第三方篡改。这明显是有组织提前策划的结果。

但这些都没有再次打乱YU7发布的节奏。

作为小米旗下第二款产品,定位中大型SUV的YU7,使命是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进一步巩固小米汽车的市场地位。而SUV车型向来是大部分汽车市场的销量主力,它挽救过保时捷的财务,撑起了兰博基尼的销量,创造了Model Y的销冠神话,在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占据六把交椅。

雷军把造手机的经验复刻在造汽车上,如拼性能、拼性价比,这些在手机市场屡试不爽的方法,在小米YU7也能看到。

在外观上,YU7的车头保留了轿车修长的特征,前盖肌肉线条设计与SU7如出一辙。YU7车门把手从半隐藏式换成了全隐藏式,前盖多了导流孔,两侧翼子板的进气孔面积更大,这些设计都能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续航里程。

在动力方面,小米YU7由纯电驱动,搭载最大功率691马力的双电机四驱系统,最高车速为253km/h,电池方面将搭载宁德时代生产的三元锂电池。2025款长续航全轮驱动版Model Y最大马力为450匹,最高车速为201km/h。小米YU7在动力表现上更优。

性价比之外,小米生态也是YU7的武器。

雷军是造手机出身,熟稔软件。在SU7的发布会上,雷军有两句首尾呼应的发言,“(汽车)未来十年是智能化的十年”,“智能和生态,是小米最核心的优势”。

单论智能,小米目前难挤上第一梯队。但如果说生态,小米配得上一句遥遥领先。

月活用户达到6.41亿的小米手机,接入超过6400款产品的小米IoT平台,甚至在苹果放弃造车时第一时间站出来宣布兼容,雷军早早在IoT布的一盘大棋开始在汽车上收拢,为SU7、YU7带来其他车企难以复制的产品力。

小米不再忍气吞声

5月19日,小米法务部在微博发帖,称从2024年12月起,小米汽车遭遇了“黑公关”,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对小米汽车恶意造谣、散播不实言论。目前,这个作案长达半年的黑公关团伙已经被警方一锅端,多名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诸此种种,都意味着小米不再忍气吞声。但接下来,小米还需要在几个方面证明自己:

第一,小米需要证明自己在更实用的家用SUV市场仍能取得成功。

与SU7的轿车车型不同,SUV的购车主体是家庭用户,对车内空间有强烈需求,这款车需要足够放下一家人出行物品的后备箱空间。经过改善的风阻系数或会给YU7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但溜背造型可能会侵占车内空间。想要成为真正的爆款,YU7面对的更多是一个无法忽略空间实用性的市场。

而小米YU7面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除Model Y外,从 2024Q4 开始,纯电市场迎来了两位强有力的竞争者,一是极氪 7X,其 2024Q4 的月均销量突破一万辆;二是智界 R7,其 11 月和 12 月的销量分别为 1.1 万辆和 1.6 万辆。增程SUV市场,理想和问界也会分流YU7的目标用户。

第二,小米需要灵活改变,或者重新证明自己的营销策略。雷军出色的营销功底为小米汽车带来了泼天的流量和销量,但也让小米汽车的每一步发展都被消费者和媒体放在聚光灯下去审视。

因为雷军个人IP高度与小米汽车绑定,他本人作为小米的第一IP,当产品出事时几乎所有的网民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想听到他的声音、听到他的解释,即便公司是公司,雷军是雷军。雷军的行为、言辞甚至沉默都会受到严厉审视,被记录在案,甚至比公司本身的公关更重要,这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存在极大风险。并不只是小米一家有这个问题,特斯拉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

因此,小米接下来的策略,可能是以此为契机,解决人车不分、个人和公司捆绑、个人和品牌捆绑的问题,以车为中心。当然,小米也可以继续贯彻之前的创始人IP策略,但其发言策略和危机公关都需要变得更加弹性,更加灵活,以应对下一次危机。

最后,小米需要证明自己作为跨界新人,拥有持续造好车的能力。手机作为电子消费品,天生具有快速迭代、稀释预期差异的特点,但汽车是高客单价、长生命周期、强安全属性的重制造业产品,过度宣传与产品实际稍有错位便会被无限放大。在汽车上,小米一开始营造了非常美好的产品印象,但后期遭遇了反噬。

2021年3月30日,雷军正式宣布躬身入局,跨界造车。在此之前的2013年,雷军曾两次去美国拜访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面对当时市值一年涨 7 倍,超过 200 亿美元的特斯拉和它所在的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撰文称,他对此有极大的好奇心。

那一年,小米手机的销量能跻身全球前三,但全球手机销量增长已陷入停滞。思考了八年之后,雷军终于决定造车,并收获了SU7的首战告捷。

但小米汽车能否从“现象级爆款”蜕变为“可持续巨头”,关键在于其能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守住用户信任与技术敬畏,这比单纯的销量更具意义。

成败在此一举。小米YU7,拼了。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