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华熙生物“怒怼”券商研报后续来了 有望改变上市公司和投研互动模式?

2025-05-23 01:01:00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券商研报被上市公司“点名”风波延续。5月21日晚,近期处于市场关注焦点的华熙生物再发一文,就5月17日的发文内容做进一步

券商研报被上市公司“点名”风波延续。5月21日晚,近期处于市场关注焦点的华熙生物再发一文,就5月17日的发文内容做进一步解释,并再度提及券商研报。回顾此前,华熙生物一次性点名华泰证券、西部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研报,并直指其中存在误导性“结论”。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对券商研报的质疑,关键意义在于重新定义上市公司与券商投研的互动关系,从这一角度看,或存在积极意义。对券商研究所而言,未来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尽量减少被质疑的可能性。论据专业性、逻辑严谨性是未来研报的核心。

华熙生物再发文

近期,备受市场关注的华熙生物在5月21日再度发文,就此前5月17日的发文内容做进一步解释,也再度提及券商研报内容。

在华熙生物看来,部分券商研报所涉及的企业在医美填充领域并没有获得任何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所以并不具备对医美填充成分技术的评估和宣传条件。券商研报中这种B优于A的结论,是缺乏任何公开数据或国内外科研论文结论支持的。

回顾5月17日,华熙生物曾在其官方微信号发文指出,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

在华熙生物提及存在误导性“结论”的券商研报中,华泰证券、安信证券(现国投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券商在列,从部分研报的内容来看,确实存在“胶原蛋白的塑形能力强于玻尿酸”“透明质酸钠修复功效弱于胶原蛋白”等表述。

此外,在5月17日的文末注释中,华熙生物还提及信达证券、方正证券、申港证券、华福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的有关“巨子生物”“胶原蛋白龙头”的研报。

华熙生物在文内还表示,“点名券商并不是为了”炮轰“券商,只是在遍体鳞伤后,用这种不得已的方式提醒这些机构:大家都是生态的建设者,如果零售行业的分析师不学习基本的生物专业知识,缺乏内部跨专业交流,凭什么指点未来的产业江湖?我们也并非想争论谁当下处于优势风口,只是想提醒友商:这一切我们都经历过,没有一个好的生态,没有谁会是最终的成功者,也不会有属于这个国家的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

重新定义上市公司与投研互动关系

据了解,此番风波中的主角——华熙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2007年,其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商,并于2019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5月22日收盘,华熙生物报收52.08元/股,当日跌1.01%,年初以来则涨2.04%。

据市场消息,华熙生物已接到部分券商的道歉,目前大部分机构已删除了错误研报。就上述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发文并致电华熙生物核实,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研报平台查询发现,从此前华熙生物文内提及的相关券商研报来看,多数研报仍可查。例如,国金证券的《重组胶原蛋白龙头,护肤业务高速增长、医美第二增长曲线可期》、安信证券(现国投证券)的《巨子生物:国货胶原蛋白龙头,妆字号至Ⅲ类械全方位覆盖》以及西部证券的《科技为舟,引领胶原蛋白健康美学》仍能够查询。另外,有券商从业人士指出,部分券商研报或因客户白名单限制原因无法查看。从可查研报的发布时间看,大多集中在2023年。

就被上市公司点名对投研业务有何影响、公司是否拟作出回应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上述部分券商,但截至发稿未收到有效回复。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认为,上市公司对券商研报的质疑,关键意义在于重新定义上市公司与投研业务的互动关系,从这一层面上看,或存在积极意义,也可能成为投研业务升级的契机。此外,这一风波也给券商以警示,即研报论证过程及表述方面需要进行前置性审查,严格履行规范性审查。研报作为券商投研团队的产品,生产过程合规性需要进行严格监控。预计此事发生后,券商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互动模式可能会发生明显改变,这也倒逼券商更加注重合规审查、合规性表述。

券商研报违规频遭监管“点名”

虽然华熙生物的指责尚无定论,但此次事件无疑又将市场关注的焦点引向券商的投研业务。

事实上,此前因研报违规等原因被监管“点名”的券商已不在少数。回顾2024年,东海证券、方正证券、华安证券等券商均因研报违规被监管“点名”。例如,2024年4月,东海证券因存在部分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撰写不够审慎、客观等多个问题被江苏证监局责令改正。

2024年1月,方正证券也被湖南证监局指出,在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过程中,存在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前泄露证券研究报告内容和观点的情形;个别证券分析师向客户违规私自荐股;个别员工在未取得证券分析师资格的情况下,未经审核公开发布研究观点,造成不良影响,被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此外,华安证券因触及研报违规还遭到多次“点名”。2024年2月,据安徽证监局公告,华安证券发布的涉及“左江科技”等研究报告存在制作不审慎等情形,被安徽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不仅如此,其在2024年2月5日也被深交所通报,因2023年1月、2月、3月,深交所上市公司左江科技连续三次发布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2023年4月25日,华安证券发布深度研报并推荐买入左江科技。经查,华安证券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分析结论依据不充分,结论不审慎,未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对研究报告质量审核把关不严。因此,深交所给予华安证券书面警示。

整体来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指出,一般情况下,券商研报一旦被市场炒作,可能会对研报中的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带来较大波动,影响市场投资情绪。因此,对券商研究所来说,未来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尽量减少被质疑的可能性。论据专业性、逻辑严谨性会是未来研报的核心。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