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中国则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经济伙伴。2024年,中哈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4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9月11日,在第十届香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总裁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Renat Bekturov)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成立于2018年,是哈萨克斯坦政府为发展金融市场、打造中亚金融枢纽而创设的特别区域。它位于“一带一路”的关键区位,凭借其独特的普通法法律框架、税收优惠、国际仲裁中心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等优势,正强力吸引着全球资本、顶尖金融机构与科技人才,致力于成为连接欧亚市场的活力心脏。
数据显示,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目前已吸引了来自 85个国家的超4000家企业入驻。其中,中国企业数量已超过850家,今年内新增超200家,是AIFC的第二大注册企业群体。
别科图尔沃夫表示,AIFC高度重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中亚地区首个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已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成立了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AIX),并在该交易所设立“一带一路”板。
近期,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点心债券,这是中亚地区首只由政府控股实体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这次债券发行,为中哈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了跨境融资的创新模式,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跨国金融合作与产能协同树立了新标杆。
别科图尔沃夫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关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命运。这一基于共同价值的愿景,重点在于如何通过经济增长切实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截至2025年9月初,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累计投资额达270亿美元。投资领域从传统的油气资源领域,扩展到农业深加工、新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制造业、物流和基础设施等更广泛的领域。
别科图尔沃夫指出,中国通过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和建厂,分享了科技产业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这将推动两国合作迈向更深层次,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哈萨克斯坦也推出绿色金融工具,可为这些项目提供可持续的融资支持。
联通欧亚大陆的金融枢纽
《21世纪》:相较于迪拜、新加坡等金融中心,AIFC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是什么?
Renat Bekturov:AIFC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市场准入优势,覆盖中亚乃至更广阔的大欧亚地区。我们所在的这片地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区域内多数国家在能源、矿产、稀土等关键资源领域储量可观。
然而,中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自然资源上,更显著地彰显于其地理位置。尤其是在当前全球供应链与贸易路线持续重构的大背景下,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历史上,这里曾是伟大的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冲。如今,我们正致力于重塑这一角色,或者说,丝绸之路正再次焕发活力,成为连接东西方、促进贸易畅通的重要纽带。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流通的不仅限于商品,更涵盖了理念与资本的深度交流。
对国际企业而言,AIFC的优势在于其提供的熟悉商业环境与英语服务支持。此外,其独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亦至关重要。我们设立了专属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一旦企业间发生纠纷,可确保争议得到公正、高效的解决。
AIFC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能够为企业提供进入一个潜力巨大、人口结构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市场的便捷通道。
《21世纪》:AIFC将如何利用其金融平台功能和法律服务优势,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在支持中哈两国企业在高新技术和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方面,AIFC有哪些具体的案例?
Renat Bekturov:自2016年AIFC成立之初,我们便以打造该地区核心金融枢纽为战略愿景,其中一个关键方向便是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支持体系。为此,我们率先推动项目以多币种直接融资,其中也包含人民币,并在交易所内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市场板块。
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推动将中国资本引入哈萨克斯坦,这一进程在今年实现了标志性突破,即首次推动双重上市机制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两周前,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作为我国一家国有开发性金融机构,成功在香港交易所发行了首笔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点心债”。我们正逐步构建高效平台,引导资本有序流入相关项目。
在绿色与可持续金融领域,AIFC亦占据着区域平台的重要地位,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绿色债券区域落地平台之一。长期以来,我们与中国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构建了完备的分类标准体系,助力绿色项目顺利融资。目前,我们已成功促成多笔绿色债券与可持续债券的发行,不仅覆盖哈萨克斯坦,更延伸至整个中亚地区。
《21世纪》: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近期在香港成功发行了2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创下中亚地区发行人首单公开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记录。你如何看待人民币在中亚地区跨境贸易和投资中扮演的角色?
Renat Bekturov: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正因如此,AIFC也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中亚及欧亚大陆地区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此次债券发行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目前,已有若干家中亚企业将目光投向这一市场,计划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充分利用市场的流动性优势。预计至今年年底前,还将有一至两笔此类债券成功上市。
此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融资层面,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也可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过去三年,哈中贸易额从约200亿美元翻番至逾400亿美元,其中部分贸易完全可用人民币结算。
香港的角色具不可替代性
《21世纪》: 你如何看待香港在中国-哈萨克斯坦金融合作中的战略角色?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协作方面又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Renat Bekturov:香港作为本区域的核心金融枢纽,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稳居前三。凭借其独特的历史积淀与制度优势,香港成为了不可替代的连接东西方的枢纽。资本在此高度集聚,项目融资渠道畅通,我相信这一枢纽功能未来还将不断增强。
近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同时香港自身也在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数字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区域合作开辟更多新的机遇。
资金、投资与商业往来固然重要,但我同时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关乎我们这些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命运。这也是基于共同价值的愿景,即如何通过经济增长切实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因此,人文交流、文化互动、教育合作与体育协作同样具有关键意义,这些活动让我们彼此交换理念、建立信任。
真正的合作往往始于某人认识我,我认识某人,进而展开对话、交流想法,机会便由此在人与人之间诞生。正因如此,香港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多样性和开放包容特质,不仅作为金融中心具有不可替代性,更是区域重要的文化枢纽。
全球南方国家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21世纪》: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此背景下,你如何看待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Renat Bekturov:我认为,全球南方国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能够通过紧密协作、互通有无,将现有资源与优势成倍放大。
以上合组织(SCO)峰会为例,中方提出的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倡议,便是国家间共享资本、互利共赢的典范之一。在今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进一步提议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设立投资办公室,并将其落户于AIFC。
我们认为,这一设想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全球南方和上合组织中的许多国家都拥有丰富的项目储备,但将这些项目转化为可投资的产品、可被银行融资的优质项目,则需要法律、金融、咨询等多行业的专业技能的支持。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汇聚金融资本与智力资源,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体系,就能切实推动这些项目在各区域落地。我认为,在全球动荡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正不断深化拓展,蕴含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中哈两国合作互利共赢
《21世纪》: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你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开放性对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的带动作用?中国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快速发展,AIFC将如何引导本地企业抓住与中国合作的机遇,共同增强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Renat Bekturov:中国作为本区域规模最大的经济体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近百个国家的最大商品供应国,以及众多国家的首要贸易伙伴,在全球贸易与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以电动汽车领域为例,其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产业升级,更为全球采矿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我们希望不只是单纯作为资源的供应方,更希望部分生产环节能够落地哈萨克斯坦。
倘若中国能够慷慨分享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我认为这将推动两国合作迈向更深层次,实现互利共赢。以电池技术领域为例,中国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哈萨克斯坦则蕴藏着丰富的电动汽车与电池产业所需的原材料。若能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哈萨克斯坦,双方将共享合作硕果,实现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借助绿色金融工具,为这些项目提供可持续的融资支持。值得欣喜的是,技术转移的浪潮已经涌动。例如,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巨头三一重能,正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地伙伴共建工厂,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合作模式。通过部分生产环节的本地化,我们得以深入学习并掌握相关技术。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优质的投资机会,也是进入区域市场的宝贵商机。毕竟,我们正大规模推进风力发电场建设,对风电设备有着旺盛的需求。若能实现本地化生产,双方将携手实现真正的共赢局面。目前,该项目正通过我国主权财富基金“萨姆鲁克-卡泽纳”稳步推进。
未来,将有更多项目与投资沿着这一路径落地生根,从而创造丰富的融资机会。我们可通过设计绿色债券、可持续债券等创新金融工具,为其提供系统性的资金支持,这正是我所说的“共赢合作”的实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