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展示窗口与关键获客入口,已从单一金融工具升级为综合服务能力的竞争载体。从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数据来看,上市银行正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拓展多元服务场景、完善生态体系构建,全力打造手机银行服务新生态,推动客户线上服务质效实现全方位跃升。
分析上市银行半年报发现,个人手机银行头部效应凸显,股份制银行增速亮眼。从用户规模看,国有大行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工商银行2025年6月末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6亿户,稳居行业第一。其他大型银行用户基数均保持在3亿量级以上。股份制银行则凭借灵活的创新机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招商银行APP 2024年上半年累计用户达2.05亿户,2025年6月末月活跃用户进一步增至8267万户,领跑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手机银行注册用户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企业手机银行从“金融服务”向“综合管家”转型。工商银行推动企业手机银行向“金融专家+经营管家”平台转型。中国银行推广境内企业手机银行多版本服务体系,上线鸿蒙版客户端,充实跨境金融特色专区。招商银行企业APP为企业提供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薪资发放、贸易融资等一站式移动端服务,并依托数据风控模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线上融资。
随着金融数字化进程加速,手机银行已进入“生态竞争”新阶段。各行应从智能化、开放化、细分化、安全化四大维度突破,全力打造适配未来的服务新生态。
推进AI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智能金融助手。AI技术正从“场景应用”向“全流程深度融合”演进,成为手机银行个性化服务的核心引擎。交通银行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6年)》中提出,将构建“1+1+N”三维一体人工智能框架体系,即打造1个AI能力整合平台、建立1套模型治理体系、赋能N个业务应用场景,以体系化推动金融服务向普惠、便捷、安全跃升。招商银行则将AI技术全面渗透至智能投顾、精准营销、风险控制及内部运营环节,打造“真正的AI银行”。
强化开放银行建设,构建“金融+非金融”生态圈。手机银行正经历“工具-平台-生态”的演进,开放能力成为生态构建的关键。银行要通过深化与政府、企业、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打破服务边界,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活、消费、经营等场景,提供“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光大银行则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提升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等渠道的数字化经营能力,推动业务全流程生态化,同时打造云缴费、薪悦通等便民数字化工程,将金融服务与民生服务深度绑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深耕细分市场,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各行应针对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深耕细分市场,提供定制化手机银行服务。在服务小微企业上,依托大数据与智能风控模型,简化融资流程、降低融资门槛,持续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养老金融方面,推出适老化界面、专属养老理财产品及养老规划服务,适配老年客群使用习惯与财富管理需求。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丰富跨境汇款、外汇兑换、境外理财等产品,优化跨境业务办理流程,为出境客群、留学家庭及外籍来华人员提供便捷服务。
筑牢风控安全防线,保障用户资金安全。随着业务线上化迁移,数字风控成为手机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银行要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精准画像+实时监测+动态防控”的风控体系。一方面,通过多维度数据构建客户精准画像,实现风险前置识别;另一方面,对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智能识别欺诈风险,同时建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阻断异常交易,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全力保障用户资金安全与金融系统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银行已成为银行服务客户的“第一触点”。未来,随着技术创新与生态整合的持续深化,手机银行将进一步打破金融与非金融的边界,从“服务工具”升级为“生态入口”,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的综合服务,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