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全球光伏切割设备领域龙头企业高测股份(688556.SH,股价11.20元,市值85.73亿元)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在行业装机量翻倍的背景下,公司的业绩却遭遇“滑铁卢”,营业收入同比锐减45.16%至14.5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由去年同期的盈利2.73亿元,转为亏损8855.17万元,同比下降132.47%。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高测股份这份财报,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此前光伏行业深陷“内卷”、价格战持续白热化的严峻现实。
面对主营业务的巨大压力,高测股份也在积极寻求破局之路。但在困境之中,高测股份的多业务布局与新兴市场拓展,能否帮助其穿越行业寒冬,迎来新的转机?
高测股份上半年由盈转亏
2025年夏天对中国光伏行业而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火焰,是终端装机市场的狂飙突进。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高达212.21GW,同比增长107%,展现出强劲发展动力。然而,海水的冰冷,却无情地泼在了产业链中上游企业身上。
根据高测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财务数据呈现出大幅下跌。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1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6.46亿元,大幅下滑45.16%。利润端表现更为惨淡,利润总额为-1.09亿元,同比下降13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55.17万元,与上年同期盈利2.73亿元相比,降幅高达132.4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亏损1.22亿元,同比降幅达151.26%。
对于业绩的大幅下降,高测股份在财报中直言,主要原因是“受光伏行业产业链产品市场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影响,本期产品价格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盈利能力下降,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背后是整个光伏制造端供需失衡的严峻矛盾。报告期内,光伏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各环节开工率普遍不足,产品价格创下历史新低,全产业链陷入大面积亏损状态,现金流危机加剧。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游多晶硅产量同比下降43.8%,硅片产量同比下降21.4%。上游环节的萎缩,直接导致了对切割设备需求的锐减。
作为光伏切割设备领域头部企业,高测股份虽然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市占率第一的领先地位,但依然无法抵挡行业整体需求下滑的寒流。财报显示,由于光伏硅片企业扩产意愿持续减弱,市场设备订单需求持续下滑,报告期内,公司的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仅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成为拖累整体营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多业务布局寻找转机,但应收账款回款压力加大
这场席卷全行业的风暴,让即便是细分赛道的冠军,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不过,尽管光伏主业面临巨大挑战,但高测股份并未陷入被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依托在高硬脆材料切割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高测股份开始积极向多个新兴领域拓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其战略布局主要围绕“创新业务”和“全球化”两大方向展开。
在创新业务方面,高测股份依托在精密切割、精密磨削及电镀化学领域构建的平台化技术体系,快速将核心技术迁移至半导体、蓝宝石、磁性材料及碳化硅等领域。
报告期内,这家公司全新推出碳化硅减薄机并进入客户测试阶段,12英寸半导体金刚线切片机也在头部客户开启试用,石材、磁材等产品在海外市场持续取得突破。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成为对冲光伏业务下滑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化能力建设方面,高测股份正持续升级其发展战略。报告期内,公司以新加坡全资子公司为中心,逐步建立全球服务体系。其光伏设备及金刚线已远销老挝、印度、美国、法国及越南等多个国家,并成功实现了海外客户切片工厂的整线交付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前瞻性的布局和积极的市场开拓,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财报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整体亏损,但高测股份第二季度的经营状况已较第一季度有明显改善。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环比提升11.63%;归母净利润为-0.14亿元,环比一季度提升80.56%。
虽然主动寻求突破,但应收账款等财务数据的变动,可能也会让高测股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高测股份提到,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1.92亿元,占本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9.88%。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可能进一步增加。报告期内,光伏行业大幅波动,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公司应收账款回款压力加大。
“若光伏行业持续波动,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足额回收甚至不能回收,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经营性现金流等产生不利影响。”高测股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