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平安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举办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率多位高管亮相。
作为A股首家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的上市险企,中国平安表示,未来公司估值驱动因素来自战略的持续领先和科技的赋能。AI如何赋能保险业?平安给出的答案是“AI in all”!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中期现金分红提升至每股0.95元,同比增长2.2%。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39.8%。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综合金融“三数”均衡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个人客户数近2.47亿,同比增长4.6%;客均持有合同2.94个,同比增长0.3%;客均营运利润247.32元,同比增长0.6%。医疗养老战略差异化优势赋能主业,2025年上半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
业绩报告显示,平安上半年的净利润和营运利润存在差异。对此,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表示,背后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平安集团在今年一季度并表平安好医生,由于会计处理产生了-34亿元的一次性损益,影响了增速4.6个百分点。
二是港股可转债估值波动。即在股价上升时,可转债的估值在会计处理上反而会出现短期下降。付欣强调,在可转债转股之后全生命周期内,这种下降不会影响财务报表。这种波动源于国际会计准则下对可转债期权部分的公允价值计量,属于短期账面变动而非实际经营损益。
三是上半年中国平安配置了很多股票,被计入了OCI(其他综合收益)。这部分大概有600亿元浮盈未在利润表中体现。
夯实AI技术底座核心逻辑要“AI in all”
在半年报致辞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2025年是平安成立37年来危机感最强、战略推进最深入、服务升级力度最大的一年。“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为社会民生提供更高品质、更具性价比的金融、医疗、养老服务,是我们时刻思考的问题。答案是,夯实AI技术底座。”
在科技赋能方面,平安是如何看待AI战略的发展呢?郭晓涛表示,集团发展AI的核心逻辑是“AI in all”。“我们将用AI把整个金融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做一遍,把医疗养老的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做一遍,这是整体战略思考。”
适度加大权益配置看好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方向
今年以来,平安先后举牌了多只银行股和保险股,备受业界关注。郭晓涛表示,中国平安投资同业公司和其他金融行业公司主要会坚持“三可”原则,即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中国平安投资策略有五个匹配,包括久期的匹配、成本的匹配、现金流的匹配、收益率的匹配以及监管要求的匹配。在整个大的方向上,负债端持续从传统险向分红险转型,降低负债端的负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