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全球保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十年中国保险市场的整体增长率为7.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寿险市场增长率7.8%。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也显示了中国家庭对寿险产品的强烈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个人和家庭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银发经济将为保险业带来哪些机遇?如何看待“保险+服务”成为保险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近日,广州日报记者专访了友邦保险集团首席市场总监Stuart A. Spencer(施斌陞),探讨外资保险公司如何深耕中国市场,助力银发经济发展以及保险业转型升级。
人口老龄化加剧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
老龄化赋予了保险行业全新的课题,尤其是亚洲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传统的寿险产品,正在随着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而演变。”施斌陞表示,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对保险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希望获得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早为养老做准备。无论是储蓄还是保障,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都需要大量的面对面个性化交流,因为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对于已经或者正在步入老龄化的人群中,既有人倾向于积极活泼的生活方式,也有人享受慢生活。不可能一个方案适合所有人。”
“必须强调的是,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远超预期,也超过了现有储蓄所能支持的年限。”施斌陞表示,以前人们关心的是“过早死亡”,现在关注焦点已经转向“活得更久”。因此需要预判和规划65岁以上人群的保险服务,必须创造出专门满足这一群体需求的产品。
推动“保险+服务”模式建立“养老生态圈”
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一环,养老服务是保险公司近年来发力的重点。友邦人寿认为,对于构筑长期全面的养老保障体系而言,保险业应成为养老第三支柱中的支柱。相比其他行业,主体保险公司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性。而在保险行业积极发展银发服务的今天,“保险+服务”业务模式早已被认为是保险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据悉,早在2021年,友邦人寿就开始采用“轻资产+重服务”的模式,积极布局“养老生态圈”。目前,友邦人寿已签约九大类合作康养机构累计超450家,可提供逾25项服务,约20.5万客户已享有康养管家服务权益。“我们将持续创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了解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施斌陞认为,消费者的心态、行为、要求以及期望都在不断演变,保险行业需要更好地预判这些变化,例如在科技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同时,也需要关注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
关注疾病预防以公益项目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当今社会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其业务与社会的死亡率、发病率密切相关。
“我们希望通过行为改变,积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大家更加健康地生活。”施斌陞表示,其总体原则在于预防。通过提前检测、提前介入,预防重疾的恶化,以及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疾病的发生。
施斌陞还认为,可以通过公益项目推动、改变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财务健康等方面培养年轻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例如足球青训营可以教会孩子们关于团队合作、营养、健康以及运动的价值,同时通过足球训练去推动、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据悉,2025年,友邦青训营预计将在中国内地34个城市举行,将吸引近16000个孩子参与48场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