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年6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为数字化赋能食品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据业内统计,目前我国食品行业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3.3%、72.8%。食品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赋能,还能有效助力消费升级。近期,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多家行业龙头发现,这些企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不仅在保障食品安全的条件下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还提升了客户体验,促进了消费增长,实现“一举多得”。
订单量增长了
近日,记者来到茶百道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店内自主研发的智能奶茶机十分惹眼。消费者在任一平台下单,订单信息立刻被奶茶机接收,然后通过物料管道有序运作,精准配比原料冲调,整个制作过程连贯流畅。
店长对记者表示,智能奶茶机简化了出品流程,扫码确认后自动完成配比冲调,平均出杯时间缩至7.1秒,订单与配方识别率达99.7%,出品精度误差仅1克左右。“在保证饮品安全卫生的同时提升了出餐速度,节省了消费者等待时间。尤其是午间高峰时段,由于出杯能力大幅提升,顾客体验良好,订单量也随之上涨。”
茶百道门店背后的供应链同样在加速推进数字化。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以来,茶百道已推出超50款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能力至关重要。茶百道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仓储物流网络,实现高频及时的配送服务,并通过建立订单管理系统(OMS)、运输管理系统(TMS)等数字化手段保障新鲜、优质的物料供应。
在石景山的一家叮咚买菜前置仓内,记者看见,分拣员手持智能分拣机器穿梭于货架间,依据机器显示信息迅速拣货,前台智能配送调度系统清晰地标示出配送路线。据站长介绍,该前置仓面积约300平方米,有3000多个SKU(库存单位),每天配送量超600单,覆盖方圆五公里。“近年来,前置仓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每晚补货时,后台大数据通过精准需求预测降损提效。目前我们日损耗控制在1.5%以内。通过智能配送调度系统优化配送效率,订单量较之前提升了三成。”
“公司已完成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深度参与食材的种植生产、源头采购、物流仓储、分级包装、食品研发加工、品控等环节,并借助数字化和AI技术,有效提升了整体链路的效率。”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生产智能化提升了
从北京南三环往东南驱车150多公里,记者来到元气森林天津工厂。走进无菌车间,智能生产线便映入眼帘,上水处理、原液调配、吹瓶、灌装等工序衔接流畅,灌装好的饮料经传送带进入贴标、装箱环节,最终检测出库。
据元气森林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一期工厂年产能超6亿瓶,引入了行业领先的全自动无菌及碳酸生产线,具备强大的柔性生产能力,可在不同产品间高效切换。“生产线智能化贯穿各环节,偌大的车间仅需几位工作人员负责检测,其余工作几乎全由机器完成。”
“正在建设的天津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届时将引入6条全球领先的无菌高速生产线,在生产、研发、安全、品控等环节融入AI智能制造模块,运用MES、APS等先进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数据驱动,打造行业数字化智能标杆工厂。投产后年产能将超15亿瓶,成为公司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上述负责人称。
数据平台打通了
粮油行业龙头金龙鱼早已启动转型,并持续加大数智升级投入。
“目前公司所有的工厂已高度自动化,从原料到成品,各环节都精准把控,降低损耗、提升资源利用率。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全方位监测生产指标、掌握经营实况并及时调整,既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干扰,又保障食品安全。生产端推进智能制造,多个产线部署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借大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优化工艺、降本提质;包装环节部署AI视觉检测系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确保产品无异物、包装无缺陷,大幅提升质检效率。”金龙鱼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行业龙头,金龙鱼总结了诸多数字化转型经验。公司负责人认为,转型核心在于数据,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包括海量数据的收集、管理与分析、数据调用管理,以及新技术选择应用等等。为此,公司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提升数据利用效率,打通全链条并整合各系统数据,将先进智能工厂经验推广至集团,降低技术应用风险。
谈及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与路径,金龙鱼方面表示,传统粮油加工行业可借数字化转型重塑产业形态。在战略上,需推动全价值链重塑,否则将丧失竞争力;在技术应用上,要务实适配,实现数字技术与加工工艺深度融合,服务于质量、效率与绿色发展;在组织能力上,要培养员工数字化能力,建立学习激励机制与适配文化,提供人才支撑。
从行业龙头的数字化实践来看,食品行业这个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正逐步破解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而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数字化必将为食品行业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开启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