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转IP经济?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以来到文博会的现场看看。
这里文化“IP”百花齐放,折射着IP经济探索的无限可能。敦煌飞天壁画的对面,头扎红带、身披白袄的陕北爷们精神抖擞地吹着唢呐,三星堆的面具仍旧停滞着举目望天的旷古谜团,妈祖的圣杯掷出了满堂彩;这边中国短剧霸总出海,收获全世界的玛丽苏少女心,那边拿到国外IP授权后本土化,在与家庭和自我的和解中寻找跨越文化的共鸣;熊大熊二、奶龙等动漫IP更是引来无数围观,这些永不衰老的角色在屏幕内保持着不变的童心。
从传统文脉的数字化新生到当代创意的国际化表达,IP经济的活力在文博会现场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这些看似迥异的IP形态背后,是文化基因与商业智慧的碰撞融合。当非遗符号遇上数字科技,当本土叙事邂逅全球传播,当历史记忆激活当代消费,IP经济正在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价值链。
正是基于这样的多元实践,2026世界IP经济发展大会暨全球IP授权博览会应时而生,为全球IP产业搭建起深度对话的舞台。
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原局长于慈珂介绍,2025世界IP经济发展大会暨全球IP授权博览会与第22届鸿威·世界文旅产业博览会整体谋划、联合举办。大会共设立动漫、游戏、影视、非遗、艺术等主题展区,吸引了全球300多家参展商、近3万名专业观众参与,展现了IP经济的多元生态与跨界潜力。
大会还开展了2025年度IP典型案例征集,共收到全国2368个IP报名参与,《最美西游》《哪吒之魔童闹海》、DeepSeek APP、《受到召唤·敦煌》、三星堆遗址、泡泡玛特、郧西七夕文化、广州长隆、李子柒、机器人马拉松等IP受到热捧。
什么样的元素可以称为“IP”,什么样的IP可以创造“经济”,而“IP+经济”又能有什么新玩法?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与一个“IP”的邂逅,也是与一种文化的交融,其背后是一条产业链的生态。从创意的根系破土,到商业的枝桠舒展,每道年轮都镌刻着价值裂变的密码,每片新叶都在演绎文化的新生、共鸣与交感。
穿透时间的引力
“这辈子,要是能创造出一个像哪吒、泡泡玛特那样的IP,我就值了!”文博会现场,一位从事IP内容制造的企业家就拍着大腿,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哪吒》联名盲盒上线8天销售额破千万,泡泡玛特THE MONSTERS(Labubu属于泡泡玛特旗下IP系列THE MONSTERS精灵天团的成员之一)收入突破30亿元……近年来,多个中国文化IP在全球掀起狂潮。A股设立“IP经济”概念,“谷子”店入驻热门商圈,潮流文化与新兴业态倒逼人们开始思考,如此大火的“IP”概念究竟是什么?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解释道:“‘IP’是英文 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通常指具有原创性、独特性,并可通过商业化开发产生价值的作品或品牌。”
一个IP有着相对稳定的核心内涵、不同人的共同想象、相对固定的粉丝群体;而不同的IP有不同的文化内核、经济价值,自然也有不同的受众群体、衍生形态。如果说要寻找一个流动概念中的“不变”,去坚守13年、被网友戏称为“春节票房质检员”的《熊出没》展台问一问,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华强方特集团品牌与IP运营曾吝华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享了自己对于IP的定义:“IP通俗来说就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发明、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具象化一点,IP就是一个超级文化符号,包含角色或符号、标识、具备故事、文化内容。”
自2012年推出以来,华强方特的热门IP“熊出没”已发展成为国民级IP,通过持续的内容生态构建,包括12部动画片、11部院线电影和2部电视电影,积累了强大的自媒体传播力,拥有近6000万粉丝。而这6000万粉丝,曾吝华笑称:“都是‘自来水’哦!”
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和商业化授权模式,华强方特使产品线多元化,覆盖毛绒玩具、潮玩、食品、服装、盲盒等,与近400家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了每年约十亿元的产值。
“联名的品牌选择IP,首先要符合品牌调性,第二要有流量,第三要能够赋能。有了如此庞大的内容和流量基础,《熊出没》已经是一个国民级别的IP了,所以我们在整个商业化变现流程中底气很足。在形象的二创方面也非常成熟,能够满足不同品类客户的需求,在整个营销、产品开发、销售渠道方面,都能给到客户完善的授权服务支持。”曾吝华说。
近年来,《熊出没》与潮玩渠道商叉11合作推出的“最好的我们”主题盲盒,上市即售罄,销量达20万套。此外,华强方特的主题乐园经营状况良好,盲盒等商品在乐园内销售火爆,为游客创造了独特的消费场景。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IP即是经典形象。只要有商业价值,就能不断地开发出衍生产品,赋予其更长久的生命力。有人愿意付费,才是IP延续下去的动力。玩转IP经济需要在一个稳定的内核之上,为经典形象不断赋予新的附加值。
正如同独角兽(广东)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授权总监黄玮对南方财经记者解释自己心中的动漫“IP”:“动漫IP是指动漫领域中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意内容及其相关角色、形象、故事等元素的集合体,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和商业潜力,它是可以全方位带来不同的商业价值和精神内核,是可以给喜欢它的粉丝带来情绪价值。”
能够持续稳定输出内容、并且不用担心角色本身不稳定因素的动漫IP,无疑是许多IP中的“安全牌”。而IP经济的另一张安全牌,就是外国影视化IP授权的本土化改编。
跨越文化的共鸣
《热辣滚烫》的爆火,让更多的人看见了外国影视化IP授权的吸金潜力。
大东影业(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卿饶对南方财经记者表示:“IP原本是一个产权所有的概念,但在中国这个范围扩大了,也被泛化了——任何具备商业价值和开发潜力的原创内容或品牌资产都可以这么说。”
因此,其拿到日本电影《垫底辣妹》IP授权做的本土化改编《逆风而行》,也算是“IP经济”的一部分。
杨卿饶表示:“国外IP本土化的成功与否,其本质在于这片土地足不足以生长出这个故事。也许某一件事、某一个瞬间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是这个努力的过程本身,更像是一个与自己、与家庭和解的过程。我们想找的,是一个跨越文化的共鸣点。”
而“跨越文化的共鸣点”,也是许多中国IP出海所需要寻找和落实的立足点。
“我的理解是,IP是一个带有文化内涵的符号,特征是需要有长期运营价值以及跨媒介传播的潜力。”雅文传播联合创始人武大可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正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几位“吃谷少女”来到雅文传播展台角落的娃娃机前,通过发送朋友圈并艾特雅文传播收获了两个游戏币,并成功地钓上来一个自己喜爱的玩偶。
“从买到版权开始,你就可以把它做成很多菜,利润率最高的还是电商。IP经济走到末端,最能提供盈利的点在于C端。快闪店、联名活动、谷子、吧唧,这些商品能够成功销售出去,当然也要基于优质的内容、舒适的场景,和前期大量投入的市场营销。”武大可认为,IP出海拉长了其经济周期的链条,让一鱼能够更加“多吃”。
“IP是文化内核的东西,IP的价值在于传递的文化内核本身是一种价值观。” 深圳酷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曹蕊对南方财经记者说,“形象、角色、形态,都是文化内核,也就是某种价值观的衍生形态。”
“电视剧、电影、动漫、综艺和少儿节目,这两年都在海外大受欢迎。”曹蕊分享,“都市爱情题材一贯火热。从目前的付费用户来看,女性大概占到了60%左右。十个女频短剧,有九个都是讲亿万富翁老公这种主题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