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洁
当前,金融租赁公司通过自身独特的服务模式和产品,为实体经济和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在会上表示,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互补充,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共同发力,各类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其他非银机构也发挥专业优势,比如提供融资租赁等特色服务,解决科技设备更新迭代快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宣布,阶段性将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助于金融租赁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设备更新升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未来,金融租赁公司可依托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通过“融资+融物”的租赁模式优势,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
金融租赁公司获定向支持
金融租赁公司是市场中重要的资源配置者,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之一。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引导金融租赁公司充分发挥好“融资+融物”的功能优势,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金融租赁公司不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的准备金账户不能用于清算,清算职能由开设在银行的同业存款账户实际承担,其货币创造机制与银行有本质不同。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表示,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居民的汽车消费支出以及企业的设备购置投资提供金融服务,对这两类公司进行降准,有助于促进汽车消费和设备投资。
“此次政策将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直接释放了更多长期流动性,显著增强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供给能力。”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金租”)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行业而言,这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创新,既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又引导资金精准投向“两新”和“两重”领域。此外,政策将促进金融租赁公司回归“融物”本源,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并通过差异化服务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如绿色低碳转型、设备更新改造等,从而形成金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数据是最直观的佐证。上述江苏金租相关负责人举例称,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在报告期内缴纳的存款准备金为1.29亿元。因此,在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实施后,预计为公司释放1.3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除提升金融租赁公司可用资金额度外,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表示,降低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优化金融服务生态,还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和新动能培育。
在新机遇中扩展增量空间
科技型企业通常涉及高新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轻资产、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特征。
记者了解到,金融租赁公司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运用方面积极发挥桥梁作用,通过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采用直接租赁、经营租赁等多种业务模式,为科技型企业在设备采购、技术升级、市场扩张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利好政策支持下,有金融租赁公司表示,将抓住机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开拓业务,将科技业务成色“越擦越亮”。
谈及金融租赁公司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杨海平建议,一是积极提升产业研究能力,深入产业,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加载特色化增值服务;二是积极对接中央和地方科创企业培育政策,将充分利用各类支持政策纳入综合服务方案设计的考量因素之中;三是联合各类中介和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服务形成合力。
业内人士表示,在推进科技金融的同时,金融租赁公司也应注重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对科技型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技术实力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租赁项目的安全性。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金融租赁公司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