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1570亿巴西雷亚尔,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将有助于扩大两国间本币使用,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为更好帮助读者理解本次续签的重要意义,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了本期知识问答,把国际金融知识带到我们身边。
Q:什么是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
A: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是一种融资安排,一国央行可以用自己的货币置换另一国货币,以此获得对方货币流动性,一般用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目的,到期后再相应换回。双边本币互换安排是国家间经济金融领域合作深化的表现,有利于便利双方贸易投资中使用本币,规避汇率风险。央行间本币互换也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Q: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有何作用?
A:双边本币互换在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是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已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区域和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新签、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或扩大互换规模,增强了相关国家和地区应对疫情冲击、保持金融稳定的能力。
二是互换资金可用于支持双边贸易投资活动,帮助市场主体节约汇兑成本、降低汇率风险。例如,有的外国企业进口货物希望使用人民币支付时,可申请使用本币互换来获得人民币资金,满足双边贸易支付需求。
三是为离岸市场提供必要流动性,优化货币使用环境。例如,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可以为香港市场提供更加稳定、长期限的流动性支持,更好发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促进香港金融业发展。
Q:中巴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何意义?
A:2013年,中巴两国首次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互换资金规模为1900亿元。近年来,中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连续15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巴西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续签协议有助于深化两国贸易往来,促进人民币在巴西及拉美地区使用。
香港金管局2025年初基于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常备互换协议启动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香港银行向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香港银行使用积极。在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巴西央行也可以推出类似工具,使用人民币互换资金支持双边贸易。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积极支持巴方充分发挥互换安排作用,同时将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为两国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提供便利、友好的环境。
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是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期美国推行所谓“对等关税”背景下,中巴两国加强货币合作,将向市场释放两国携手共进、团结合作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区域和全球金融稳定。
Q:目前我国与多少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互换协议?规模有多大?
A: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陆续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多年来,双边本币互换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提供流动性支持、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累计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当前有效协议共32份,基本覆盖了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互换协议总规模合计约4.5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