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原证券(601375.SH)发布公告称,刘灏因工作变动,辞去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投资官职务。
与大多数高管辞任公告不同,该公告并未给予刘灏“好评”,只是简短地表示:辞职即时生效,刘灏确认与公司董事会不存在意见分歧。此外,《经济参考报》记者还注意到,在前几年,中原证券发生了一起违背商业逻辑的现金收购“爆雷”资管计划的事件。
首位首席投资官辞职
中原证券过往的公告显示,2018年6月,刘灏加入中原证券,主要负责债券交易、固定收益投资等业务。2019年9月20日,被公司董事会聘为首席投资官,并于2020年5月在监管机构备案通过,正式成为中原证券首席投资官。至此,刘灏成为中原证券历史上首位首席投资官。2022年1月起,刘灏兼任执行委员会委员。
在中原证券度过了约7年之后,4月18日,中原证券发布公告称,刘灏因个人工作变动原因辞职。与大多数券商高管辞任公告不同,该公告并未回顾和评价刘灏在中原证券的从业经历,结尾也未表示对刘灏的感谢。只是简短地表示:该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刘灏确认与公司董事会不存在意见分歧。
中原证券成立于2002年11月,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6.90亿元,同比下降14.13%;截至2024年末的资产总额约为516.14亿元,同比缩减0.17%。在营收下降的同时,中原证券净利润在增长,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增长16.18%。
从业务条线来看,在去年“924行情”的带动下,2024年,中原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20.88%,达到6.43亿元,实现利息净收入2.45亿元,同比大增94.11%。但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38.79%至5628.29万元,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更是同比大幅下滑49.73%,至仅2428万元。
在债权投资方面,截至2024年底,公司债权投资三部分的表现令人失望:信托计划1.16亿元,减值9026.17万元;私募债1.59亿元,全部计提减值损失;资管计划1.83亿元,减值1.59亿元。4.58亿元的债权投资,目前账面价值仅剩4984.67万元。
刚兑“爆雷”资管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几年中原证券发生了一件违背商业逻辑的现金收购“爆雷”资管计划的事件。
2019年7月12日中原证券公告显示,联盟1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联盟17号”)成立规模5984万元,2017年12月8日正式成立,2019年4月24日到期;中京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中京1号”)成立规模18165万元,2018年2月5日正式成立,2019年5月7日到期。“联盟17号”和“中京1号”的规模合计为24149万元。
中原证券担任上述两只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和推广人,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担任上述两只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
彼时,中原证券在对上述资管产品进行后续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融资人不能按期偿还本息的风险。在风险排查过程中,公司取得融资人提供虚假文件的证据并据此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于2019年5月4日立案侦查。中原证券在公告中称,上述资管产品相关文件中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条款,公司自有资金并未参与设立上述资管产品。
但对于上述“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条款”的资管计划,中原证券却在2个月后,通过控股的中原小贷公司实现了刚兑。
2020年7月9日的公告中,中原证券表示,自2019年7月后由中原小贷公司分批受让资管计划委托人的收益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中原小贷累计已支付收益权转让款24131.31万元。在2020年年报中,中原证券表示将持有的上述资管计划份额对应资产2.44亿元计入债权投资,将应付资管计划份额受让款剩余0.03亿元计入其他应付款。
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条款,为何要刚兑呢?对于这一违背商业逻辑的行为,中原证券在回复2019年年报问询函时解释称,在两只资产管理计划“中京1号”和“联盟17号”到期无法正常兑付情况下,随着相关部门侦查工作的推进,在查封、冻结资产价值已远超公司债权总额的基础上,为防止风险外溢,结合资产追偿的情况,公司制订基于流动性支持的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转让方案,并不是公司对投资人的潜在兜底和差额补足。
事实上,中原证券一方面表示“查封、冻结资产价值已远超公司债权总额”,2.44亿元现金收购是“流动性支持的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转让方案,并不是公司对投资人潜在兜底和差额补足”。另一方面,中原证券却在会计估计中,认为上述资管计划有发生减值的风险,不断对上述资管计划计提减值损失。
2019年年报显示,中原证券根据可收回资产价值对“中京1号”和“联盟17号”确认损失0.49亿元。2021年半年报显示,中原证券对“中京1号”和“联盟17号”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93亿元。
截至2021年6月末,中原证券对“中京1号”和“联盟17号”计提减值准备总额1.42亿元,计提比例高达58.2%,2.44亿元的资管计划,账面价值仅剩1.02亿元。中原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因在2021年9月30日已经清算,中原证券已不再将“中京1号”和“联盟17号”纳入合并范围。
4月27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就上述相关问题向中原证券公开邮箱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时,记者并未收到中原证券的书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