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控股股东天茂集团(000627.SZ)无法按时披露年报、季报,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人寿”)原计划于4月29日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也宣告“迟到”。国华人寿日前公告称,因公司系天茂集团的子公司,天茂集团未能在法定期限内(2025年4月30日)披露上述定期报告,作为天茂集团子公司,为保持信息一致性,公司不能单独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
年报“迟到”的影响仍在扩大。由于无法按时完成年报、季报的披露工作,天茂集团股票于5月6日起正式停牌。根据监管规则,若停牌两个月后仍未披露年报,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此后两个月内仍未能公布符合要求的年报,深交所将启动终止上市程序。
作为国华人寿的控股股东,天茂集团99%的营收来自国华人寿。4月29日,国华人寿上市平台天茂集团公告称,年报“迟到”原因为“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天茂集团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正常经营,公司2024年度报告编制工作仍在进行中。公司会尽最大努力加强与各方的沟通,组织有关人员抓紧完成定期报告的编制工作,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对于定期报告预计无法及时披露给投资者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此前天茂集团已交上一份“预计亏损”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披露的未经审计的业绩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天茂集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亿元至7.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5.03亿元至7.53亿元;营收预计为400亿元至430亿元。而2023年同期,天茂集团归母净利润亏损6.52亿元,营收为496.99亿元。
国华人寿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变动主因。天茂集团称,2024年,利率市场环境持续走低,国华人寿受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增加计提准备金,尽管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业务价值,降低负债成本等措施尽可能减少上述不利影响,但仍无法全部抵消增提准备金带来的影响,从而造成亏损。
交出预亏预告后,2025年一季度国华人寿的保费收入“答卷”也不甚理想。据披露,国华人寿一季度未经审计的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15.9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2.06亿元大幅下滑23.76%。
此前披露的季度数据也体现出国华人寿的经营压力。最近一期经营数据显示,国华人寿2024年三季度综合退保率为2.22%,较上季度环比上升0.65个百分点。其中,普通寿险型的“国华盛世福年金保险”截至当年三季度的年度累计退保规模超20亿元,退保率达7.15%。“国华附加真爱少儿年金保险(2021)”产品的年度累计退保率则达到了11.45%。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华人寿和天茂集团的年报延期表面是“信息补充”的技术性延迟,实则可能隐藏着控股型上市平台在治理协同、财务透明度及行业周期性压力下的多重风险。“不排除其通过延迟披露‘以时间换空间’,例如重新评估资产减值或协商监管宽容度。需关注其是否在准备金计提、关联交易披露上存在争议。”接受记者采访的某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结合近年来业内部分保险公司年报延期的原因来看,此次年报“迟到”可能会加剧市场对国华人寿财务稳健性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天茂集团曾计划吸收合并国华人寿,却终告“夭折”。早在2019年8月27日,天茂集团披露关联交易预案公告,拟通过向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6家股东发行股份、可转换债券及支付现金等方式,吸收合并国华人寿。若吸收合并能够完成,国华人寿将注销,存续上市公司拟更名为“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天茂集团多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展公告,表示由于国华人寿资产审计及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标的资产预估值及拟定价均尚未确定,吸收合并国华人寿的相关事项发生延期。时至2020年5月26日,天茂集团又发公告称,终止吸收合并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国华人寿整体上市的计划最终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