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行业“反内卷”力度显著加大。在9月17日至9月18日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 2025)上,多家龙头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破解新能源发展“内卷”难题,关键在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场景创新结合起来,以创新突围、以合作共赢。
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在这一进程中,光伏凭借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快和广阔的商业化前景,正加快由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变。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将达到3.3万亿美元,其中公用事业规模光伏和分布式光伏投资约占4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一能源技术。
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原料、设备、制造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全球市场份额连续保持领先。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同比增长50.8%。然而,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内卷”问题,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主产业链制造企业普遍陷入亏损。
今年7月以来,随着光伏行业的“反内卷”持续加码,全行业对“反内卷”必要性与紧迫性形成共识,龙头企业带头减产效果逐渐显现。
作为光伏行业“风向标”,硅料价格在7月后率先反弹,硅料期货市场价格快速攀升,带动现货市场走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称,7月底多晶硅和工业硅现货价格分别回升至4.71万元/吨和9378元/吨,涨幅分别达36.9%和7.26%。9月17日最新消息显示,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5.1万元/吨至5.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32万元/吨,环比上涨8.57%。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9万元/吨至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95万元/吨,环比上涨3.13%。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反内卷”行动初显成效,但要使光伏行业真正回归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周期,仍需继续协同发力。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破解新能源发展“内卷”难题的关键在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一方面,供给侧要分类施策,推动关键环节创新;另一方面,需求侧要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他指出,过去十余年,光伏产业依靠技术迭代使成本下降超过90%,实现了从依赖补贴到市场驱动的转变,并成为破解能源安全、公平与可持续三重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光伏技术正迎来多路线并进的新阶段,唯有持续突破边界,才能在全球能源竞争中保持主动。
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认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过快、竞争过于激烈,应通过调整发展模式和宏观调控,实现产能优化,让企业得以生存。国轩高科执行总裁王启岁也表示,面对激烈竞争,必须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场景创新结合起来,以创新突围、以合作赢未来。中环控股董事长余竹云指出,既然制造端“卷”,就应该在应用端做精细化管理,从而赢得自己的一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