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依靠品牌授权而“躺赚”的南极电商(002127.SZ),在品牌授权业务增长乏力之后,南极电商开始向自营转型。但自营业务的开展加大了成本支出,导致南极电商业绩持续面临压力。
近日,南极电商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均在下滑。其中,净利润的下滑是由于转型期间加大了对于品牌推广的投入。对于南极电商的经营现状,9月9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南极电商方面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回复。
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向记者表示:“在过去,由于南极人品牌对于品牌授权管控、督导不到位,导致品牌声誉急剧下降。南极人目前的转型有机会也有挑战。品牌知名度、对服装行业的理解、足够的资金都是它的优势。”
品牌授权营收减少三成
近日,南极电商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南极电商实现营收13.53亿元,同比减少1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2.07万元,同比减少82.52%。
南极电商方面表示,收入下降主要系子公司时间互联基于业务战略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传统业务线,导致营业收入规模阶段性缩减,但时间互联也在积极开拓苹果Ads等渠道,抵减了部分收入的减少。利润的减少主要系公司自营转型期间加大了品牌的推广投入,主要为分众传媒的梯媒合作费用分摊及投流营销推广,从而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加,对短期利润形成一定压力。
对于南极电商上半年业绩,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记者表示:“南极电商业绩下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营收上,互联网业务的结构调整导致营销规模缩减。在利润方面,转型期间对品牌的推广投入导致营销费用增加,在短期内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南极电商的品牌授权业务近年来出现了下滑,拖累了整体业绩。”
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向记者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时间互联和现代服务业务(包含品牌授权业务)两个业务表现不理想,时间互联本质是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品牌授权则是南极电商起家的业务,早年大量低质量产品贴牌南极人,透支了品牌的活力,导致品牌美誉度下滑,影响后续品牌授权。”
在南极电商的营收中,2025年上半年,来自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营收为11.76亿元,同比下滑13.11%,占整体营收的比例达到86.86%。现代服务业务(包含品牌授权等业务)营收为1.25亿元,同比减少31.56%。其中,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仅为3.7%,而现代服务业务的营收占比虽然不大,但是利润率非常高,2025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毛利率达到92.36%。因此现代服务业务的发展对于公司的利润存在较大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南极人开始通过品牌授权模式来盈利。此举在当时获得了成功。2015年,南极电商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A股。此后业绩持续增长。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南极电商营收从5.21亿元增长至41.7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3.01亿元增长至11.88亿元。
在这期间,南极电商合作、授权的企业也大幅增长。2016年,南极人品牌授权供应商达562家,授权经销商达1649家。卡帝乐鳄鱼品牌授权供应商达40家,授权经销商达205家。而到了2020年,南极电商2020年财报显示,当年合作供应商总数为1612家,合作经销商总数为6079家,授权店铺7337家。
但与此同时,在大量的品牌授权之下,南极人的口碑出现问题。在互联网平台,对于南极人品牌产品的投诉屡见不鲜。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由于南极人品牌的声誉不佳,导致他看到是南极人品牌就选择不购买。
2021年至2022年,南极电商分别实现营收38.88亿元、33.10亿元,同比分别下滑6.80%、14.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77亿元、-2.9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59.84%、162.52%。在2022年的年报中,南极电商方面指出,品牌综合服务业务下滑是导致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
马岗指出:“贴牌比较主流的有两种。其一,一个品类选择一个独立合作伙伴,这样伙伴能够很好地维护品牌价值;其二,一个品类授权多个合作伙伴,每个伙伴都贴牌销售产品。南极电商选择的是后者,其合作伙伴为了追求成本效应,借用南极人的品牌销售了大量低价低质的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但透支了品牌力。品牌力透支后,品牌授权业务就受影响。”
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向记者指出:“南极人的品牌授权业务在过去吃到了红利,当时一些白牌商家的生意不好做,贴上南极人的标之后才做大。但是此前南极人的过度授权、品控不严格,导致消费者对南极人品牌的认知非常不好。在此背景下,南极人的吊牌就变得不值钱了,大量的卖家就转向了其他品牌。因此南极人贴牌业务的下滑本质上是因为品牌力的下降。”
转型面临挑战
在以上背景下,南极电商开始转型。在2023年财报中,南极电商方面表示,将品牌授权业务进行优化与转型,确立了时尚系列授权服务、战略合作授权服务及自营零售三大业务板块。根据南极电商投资者关系活动内容梳理,2024年,南极人品牌的男装、女装、内衣品类从原有的授权合作模式转变为自采与加盟模式,其中,自采模式是从产品源头的原料采购、设计打版、加工订单、物流等进行中心化的管理与投入,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标品。
除此之外,南极电商还在线下开店。根据南极电商的公告内容梳理,2025年7月,南极人在环球港开设“超级南极人”固定门店,产品品类覆盖内衣、防晒、速干、家纺等产品。南极电商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稳步推进线下门店开设,计划通过南极人及超级南极人品牌独立店、跨界联名合作、品类合作形式等方式探索新型门店类型,与更多线下零售业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
对此,张毅表示:“相对比线上渠道,线下的流量成本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高,所以线下有优势之处,在一些重点商圈开店有利于提升南极人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同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黏性。不过,线下门店对于运营有要求,在租金、人力、库存等方面如果稍有差池,就可能会导致成本居高。”
而转型需要成本的投入,这使南极电商的业绩持续面临压力。2024年,南极电商实现营收33.58亿元,同比增长24.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8亿元。在2024年年报中,南极电商方面表示:“主要系战略性转型升级投入与市场环境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南极人品牌战略升级新增自营及加盟模式,推出了南极人轻奢系列。公司报告期内与分众传媒进行了梯媒合作,并开展了包括明星代言、机场推广及平台投流等一系列营销活动,从而导致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但也短期利润承压。”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销售费用为1.38亿元,同比增长64.43%,变动的原因主要系推广服务费增加。而同期,公司货品销售业务仅仅实现营收5253.64万元。
李成东认为:“南极人的转型还是比较困难。因为南极人的核心问题是品牌力的问题,在过去卖标的时代并没有建立好的品牌形象,现在要扭转也并不容易。个人认为南极电商与其重塑南极人品牌,倒不如重新打造新的品牌。”
目前,除了南极人之外,南极电商还拥有百家好、卡帝乐鳄鱼等品牌。在今年9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南极电商方面表示:“百家好品牌2025年上半年线上店铺数量增长超50%。2025年重点开拓的淘系渠道实现突破,在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预计随着在经销端的持续招商布局、产品上新,销售额下半年有进一步增速的空间。”
对于未来,南极电商创始人张玉祥曾经表示,要成为中国本土的优衣库,而公司的品牌南极人、百家好则分别对标优衣库和ZARA。马岗认为:“从张玉祥的表达看,目标是对标国际平价和快时尚产品,但从当前单品牌营收看,营收规模与其目标差距较大,这营收差距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达成却并不清晰。”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则认为:“贴牌授权不可能成为服装品牌持久发展的出路,因为它天然削弱品牌价值,导致业务萎缩成为必然。南极电商自营品牌面对实体店运营的不确定性和成本压力,在实体店布局上应保持精简并重塑品牌形象,更依赖网络渠道和柔性生产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另外,价格战远非竞争力核心,设计研发创新才是服装品牌未来的关键。南极电商未来若能有效加强设计研发与供应链协同,塑造差异化品牌特征,并合理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有望在国内服装市场建立更稳固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