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银行业正步入一个深度调整期。在服务国家战略、让利实体经济的宏观要求下,净息差收窄已成行业性“新常态”,过往依赖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银行间的业绩分化与转型压力日益显著。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报告,便成为观察行业转型趋势的绝佳窗口,而华夏银行交出的这份“期中答卷”,则尤为值得剖析。今年一季度,该行营收同比下滑超过11%,似乎正印证着行业所面临的普遍困境。然而,中报数据却展示出“V型”反转:其二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长4.15%,一举扭转颓势,释放出企稳信号。
这背后并非是简单的市场波动,它与年初该行核心管理层的变更紧密相连。今年2月,杨书剑正式出任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下车伊始,一场深度内部改革拉开序幕,杨书剑提出“刀刃向内”的改革要求,号召全行“走出舒适区,开辟新征程”,直面改革创新难点、转型发展痛点及作风建设堵点,要求将“破局思维”转化为“破冰行动”。
可以说,这份企稳向好的成绩单,既有市场环境修复的因素,也更是内部改革成效的初步体现。
业绩“V”型反转,新帅交出的首份答卷
对于年初完成管理层交接的华夏银行而言,2025年的中期业绩报告是市场检验其新战略方向的首次大考。纵观这份“成绩单”,尽管整体盈利依然承压,但企稳向好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尤其是在经历了年初的业绩低谷后,二季度的多项核心指标均出现了显著修复。
从盈利数据上看,修复的轨迹清晰可见。上半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5.22亿元,同比降幅较一季度已收窄近12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114.7亿元,同比下滑7.95%,较一季度收窄超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单看该行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73.28亿元,同比增长4.15%。
这一积极转变,首先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大幅收窄。财报显示,截止二季度末该项损失已收窄至1.86亿元,仅此一项便为二季度贡献了超过22亿元的环比正向修复。对此,该行副行长杨伟在业绩会上解释称,这得益于该行“抓住市场超调窗口,在利率高位增配高收益资产”的主动管理行为。
与此同时,非利息净收入成为稳定盈利的另一大支柱,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与投资收益均实现了稳健的正增长。
作为核心业务指标,截至上半年末,华夏银行的净息差为1.54%,显著高于1.42%的行业均值,这为其保留了相对充足的盈利“安全垫”。管理层表示,下半年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来继续稳定息差。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盈利能力的修复并非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报告期内,华夏银行的风险指标保持稳健。不良贷款率为1.60%,与上年末持平,较一季度还略有下降;拨备覆盖率156.67%,符合监管要求。
同时,虽然华夏银行上半年总体业绩仍有所承压,但该行仍坚持中期现金分红。杨伟表示,综合考虑股东回报、监管要求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该行拟以2025年6月30日普通股总股本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5.91亿元(含税)。
这不仅是对投资者信心的维护,更从侧面反映出,新管理层在坚定推动改革的同时,也牢牢守住了风险控制的“底线思维”。
提档升级,重绘未来增长蓝图
如果说二季度的业绩修复,是华夏银行新管理层交出的第一份关于“企稳”的答卷,那么其在“五篇大文章”等战略领域的业务布局进展,则揭示了其关于“求进”的清晰路径。
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正成为这场转型中最为强劲的“双引擎”。中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华夏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1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31%;绿色贷款余额33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9%。这两项贷款的增速,均远超该行2.15%的总贷款增速,清晰地反映出其信贷投放的战略性倾斜。
这背后,是一整套系统性打法的支撑:在科技金融领域,该行正完善“专业团队、风控策略、专属产品、生态伙伴”体系,落实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资源配置和贷款定价优惠等多方面举措,并已成功发行百亿科技创新债券;在绿色金融领域,则通过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主权贷款项目等举措,不断提升其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服务中的专业能力。
在普惠、养老、数字金融领域,华夏银行同样展现出全面发力、深耕细作的态势。普惠金融方面,通过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全员做普惠”等机制,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同比下降了52个基点。养老金融方面,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在半年内增长超22%,并通过推出“双账户”商业养老金等创新产品,满足客群多元化需求。而数字金融方面,无论是服务“城市大脑”等智慧政务场景,还是运用产业数字金融模式赋能汽车、物流等产业链,都体现了其“科技驱动”的转型决心, 上半年,该行投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5.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44%。
而作为贯穿所有业务的底层赋能能力,该行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在应用层面,该行不仅焕新升级了手机银行和华夏财资云等客户平台,更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在运营层面,通过深化RPA技术的应用,已实现超过2000个在线场景的自动化,累计节约工时超35万小时,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在底层支撑上,华夏银行正全力加速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甚至已前瞻性地开展量子科技应用研究,其构建的量子金融云平台相关成果更被《金融电子化》杂志评为行业年度大事。
而这些宏观的战略布局与深厚的科技实力,最终都体现在了敏捷高效的市场行动上。以近期备受关注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为例,华夏银行反应迅速。在9月1日政策实施首日,该行全国952家网点和手机银行同步上线消费贷贴息服务,成功发放了全国首批贴息消费贷款,通过手机银行实现了“秒速到账、自动贴息”。
总体来看,从二季度的业绩修复,到“五篇大文章”等为代表的业务结构优化,再到政策落地的执行效率,华夏银行正将新管理层的改革蓝图,一步步转化为可量化的经营成果。在本轮银行业深度调整的浪潮中,华夏银行已经初步找到了稳健与进取之间的新平衡点,其“走出舒适区,开辟新征程”的道路,才刚刚翻开序章。 (来源巴伦中文网作者 | 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