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市场科技创新股行情表现亮眼,相关指数涨幅居前。这一行情背后,是“科技叙事”逻辑在A股市场的逐步确立。不仅反映了中国科创企业的崛起,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深层趋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科创200、北证50、科创创业50、科创100、创业板50等指数年内涨幅皆超40%。此外,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分别为11.78%、4.89%和4.63%,高于全市场2.33%的平均水平,科技属性进一步凸显。
其间,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发生在8月28日。当日收盘,寒武纪(688256.SH)股价超过贵州茅台(600519.SH),成为A股新“股王”。相关分析指出,这既是A股市场与中国科创互相成就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经济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深刻映射。寒武纪只是其中一例,此前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也是典型代表。
“当前A股市场的‘科技叙事’逻辑已确立并得到强化,市场投资理念已从传统消费蓝筹向科技创新主线迁移。”有受访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以业绩稳定性为核心”的估值逻辑,已转向“以科技创新潜力为核心”的成长型估值逻辑。
受访人士建议,“科技叙事”的行稳致远,需要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重视并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投资者则应放宽视野,对更多科创领域进行更加充分的挖掘,并且要关注“十五五”规划指引的新方向。
新“股王”的意义
Wind数据显示,自2025年年初以来,科创相关股指集体占据股指涨幅榜前列。
截至9月5日,科创200指数年内上涨49.04%;北证50、科创创业50、科创100、创业板50指数分别上涨55.92%、44.99%、44.21%、43.52%;创业板指、万得双创、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38.13%、35.80%、28.27%。
相较万得全A、沪深300指数年内分别上涨21.29%、13.35%,上述科创相关股指显著领涨。
8月28日,寒武纪取代贵州茅台成为新“股王”。当日,寒武纪收报1587.91元/股,贵州茅台收报1446.10元/股。上半年,寒武纪营收增长4347.82%至28.81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0.38亿元。
“寒武纪作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代表企业,成为新‘股王’,表明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已确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记者解释道,A股“以业绩稳定性为核心”的估值逻辑,已转向“以科技创新潜力为核心”的成长型估值逻辑。
田轩做出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三方面理由。其一,政策层面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撑。其二,AI、集成电路、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国在这些领域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科技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持续攀升,并推动业绩增长与估值逻辑重构。其三,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价值的认可度显著提升。自年初以来,科创相关指数涨幅领先,科技ETF份额持续扩大。
“外资在2025年持续加仓科技成长板块,显示市场投资理念已从传统消费蓝筹向科技创新主线迁移,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前景长期看好。”田轩表示。
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程强亦指出,寒武纪的崛起不仅是个例,更是整个A股投资“科技叙事”逻辑确立的集中体现。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长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寒武纪的上位,体现了市场对科技创新、成长性和未来盈利潜力的高度认可。”程强表示,当市场从投资“液体黄金”转向拥抱“硅基智慧”,意味着A股的投资逻辑正在从“寻找确定性”转向“拥抱可能性”。
程强同时提醒,A股历史上也有多次的“股王”更替,但随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大幅回调。这也提示我们,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投入。
股市与科创互相成就
“事实上,A股一直有强烈的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投资偏好,尤其在2019年科创板诞生之后,‘科技叙事’就不断被强化。”在申万宏源研究所总经理王胜看来,不能因为某个公司股价超越另一个公司,就认为A股“科技叙事”逻辑确立。
王胜表示,这一轮“科技叙事”发端于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产业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一个事件性的驱动,调动了市场情绪,让“科技叙事”得到进一步强化。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越来越清晰,集聚效应日益明显。此前,吴清在今年两会上指出,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让世界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带动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实际上,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互相成就,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映射。”王胜表示,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将资金投入发展前景更好、效率更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很多突出成果。寒武纪只是其中一例,此前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这一轮‘科技叙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多领域利好消息层出不穷,中国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也达到了最佳状态。”王胜如是认为。
程强亦表示,当前科技股的表现并非单纯的股价轮动,而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在二级市场的实时映射。以寒武纪为例,其在AI芯片领域的突破,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上游的芯片设计、制造,到下游的应用开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在需求端,AI算力、国产替代、国家安全等把半导体、高端装备推上主赛道。在供给端,科创板设立、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加包容和高效的融资环境。而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回报来源。
程强指出,这是中国科创与A股的双向成就,也是“液体黄金”让位于“硅基智慧”背后的逻辑。
“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传统产业和投资驱动,A股市场也长期由金融、能源、消费等传统板块主导。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寒武纪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股王’,以及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营收增幅远超市场整体水平,研发强度显著高于全市场,均表明代表新动能的科技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田轩进一步解释。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从A股市场与中国科创的双向成就来看,一方面,A股市场为中国科创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支持和发展平台。另一方面,中国科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投资价值,改变了市场的估值逻辑,吸引了更多长期资金,提升了市场的成熟度和国际化水平。
“科技叙事”如何行稳致远
“当前最关键的,是怎么让‘科技叙事’走得更稳更久。”王胜强调,要对“科技叙事”进行更充分的挖掘,不能把目光仅局限于算力或芯片等极少数领域。中国的科技创新是一种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刚刚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就展现了中国在军工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实际上,中国大量的广义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在不断进步迭代,不仅在“卡脖子”领域逐渐实现国产替代,部分企业甚至进一步走向“无人区”,走向全球制造业的塔尖。“所以,我们要把视野放宽一些,使得科技创新的各行业股价都有所表现。”王胜表示。
同时,要关注“十五五”规划。王胜表示,市场期待“十五五”规划在科技创新方面继续做出更好的前瞻性指引,投资者可以按图索骥,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向,继续强化资本市场的“科技叙事”。
程强认为,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显现成效,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投资者结构、制度弹性等方面仍存提升空间。
“在上市制度层面,当前虽然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但仍可拓展范围,比如对处于前沿技术探索阶段、虽短期未盈利却有巨大成长潜力的企业,开辟特殊上市通道。”程强建议。
田轩则认为,需进一步优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不同市场板块的定位和制度安排,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同时,加大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早期资本的支持力度,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在监管方面,程强表示,应强化对科技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大幅提高违法成本,继续完善做空机制、衍生品工具等市场化的风险对冲和价格发现工具,避免企业借科技之名“浑水摸鱼”,让真正的科技企业获得上市机会,也避免A股“科技叙事”泡沫化。
此外,受访人士还提出,应加快培育和发展长期投资者,引导更多国内外优质资金流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加强科技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的协调联动,从人才、资本、产业等多重维度为科技创新营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推动A股“科技叙事”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