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早,药明合联(02268.HK,股价67.00港元,市值807.00亿港元)披露,公司将按每股58.85港元的价格配售最多2228万股股份,预计最高所得款项总额约为13.11亿港元。配售价较最后交易日(9月2日)收盘价(61.3港元/股)折让约4.00%,但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57.21港元/股)溢价约2.87%。以上款项中90%拟用于扩大公司的服务能力及产能。
同日,药明合联披露,此次配售已获控股股东药明生物(02269.HK)认购2413.40万股,对应金额约为14.20亿港元。
记者注意到,药明合联9月2日的收盘价已较今年首个交易日收盘价翻倍,61.3港元/股的价格处于其历史股价高位。资深投资者分析称,此刻认购药明合联的增发股份,意味着他们看好药明合联的长期成长性和生物偶联药物CRDMO(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新兴的商业模式)赛道的潜力。
较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溢价约2.87%
药明合联表示,此次配售目的在于把握全球发现、开发和生产生物偶联药物的商机,尽管公司努力扩大产能,但预计目前的资本开支仍不足以应对客户对CRDMO服务的需求。
因此,本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3.01亿港元)中的约90%,拟用于扩大公司的服务能力及产能。特别是用于新加坡扩张计划、中国无锡周边新区域进一步扩张计划以及其他国家扩张机会探索。其余约10%将用于公司的运营资金需求及一般用途。
今年首个交易日(1月2日),药明合联股价报收于30.3港元/股。截至9月3日,药明合联的股价已翻倍,且公司股价处于历史高位。
药明合联这次配售定价较最后交易日(9月2日)收盘价(61.3港元/股)折让约4.00%。但伴随股价快速上涨,配售定价较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则已溢价约2.87%。即投资者此刻一定程度上是在“溢价认购”,而这点在市场中不太常见。
有资深投资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常,上市公司增发(配售)新股时,为了吸引投资者认购,往往会给予一定的价格折让,以补偿投资者因持股占比摊薄而面临的短期风险。在此过程中,折让是惯例,溢价则非常规。
“可能反映了投资者认为公司的募投项目——如扩大产能,能带来良好回报另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药明合联的股票需求较为旺盛。”该投资者补充道。
记者注意到,发布配售计划和控股股东认购公告后,药明合联9月3日盘中大涨。截至收盘时,药明合联上涨9.30%至67港元/股。
8月20日,中金证券发布研报称,考虑到全球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研发及生产需求景气度高,药明合联领先地位持续巩固,以及近期医药板块估值中枢上移,将药明合联的目标价上调至75港元。
ADC药物赛道高景气度支撑公司成长性
药明合联之所以敢于此刻配售,首先得益于ADC赛道的高景气度,药明合联作为ADC CRDMO龙头受益明显。
今年上半年,药明合联的营收、归母净利润为27.01亿元、7.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2%、52.7%。公司营收同比增长主要是因为生物偶联药物市场持续活跃,这推动了公司客户数量及项目数量的增加。
截至上半年,公司未完成订单所涉金额达13.29亿美元,同比增长57.9%。上半年,公司北美客户贡献的收入增长强劲,在总收入中占比超50%。
截至期末,进行中的iCMC(综合项目)总数为225个,上半年新签37个。处于商业化阶段的项目1个,处于工艺验证阶段的项目增至11个,上半年新增3个。
在今年1月—7月,ADC药物对外授权金额大于10亿美元的交易中,公司客户贡献超过75%交易总金额。
ADC药物的服务和产能需求还在持续放量。根据银河证券研报,全球ADC市场在2020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预计2024至203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于2032年达到662亿美元。由于ADC制备工艺复杂,期间的外包率预计约60%,远高于生物制剂34%的外包率。
银河证券研报预计,今年上半年,国产创新药BD(商务拓展)规模创新高,进一步推升ADC研发热情。全球大药企及国内生物科技公司在ADC领域有望持续加大投资,从研发到生产的外包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药明合联有望充分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