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合计超1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9%。从各家银行半年报披露的情况看,上市银行在信贷投放总量稳步攀升的同时,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将金融活水精准导向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
信贷规模稳步增长支持实体持续增效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合计为184.38万亿元,同比增长7.96%,较上年末的174.13万亿元增长5.89%。这一增长态势与银行业整体趋势吻合。央行8月15日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8.6万亿元,同比增长7.1%,比年初增加12.9万亿元。
国有大行作为信贷投放的“主力军”,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半年报显示,6月末,工商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30.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34.30亿元,增长6.4%;建设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7.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0万亿元,增幅6.20%;农业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6.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228.73亿元,增长7.3%;中国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3.0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556.08亿元,增长6.74%;邮储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9.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9%;交通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8.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1%。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主动对接“两重”“两新”“三大工程”等国家重点领域。2025年上半年末,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量1.78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投资增加1.23万亿元。在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上,工行县域网点覆盖率提升至87.4%,服务线上县域乡村客户超1.94亿户;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通过项目融资、产业支持等方式注入金融动能,如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提供8亿元项目融资,助力区域重大项目落地。
除国有大行外,股份制银行也将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作为发展主线。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把落实国家战略与信贷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坚持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线,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该行表示,下半年市场信贷需求有望持续向好,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大多数上市城商行则凭借区域优势,贷款总额实现高速增长。Wind数据显示,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8家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10%以上。具体看,西安银行以22.94%的增幅居首,江苏银行、重庆银行、宁波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也实现两位数增幅,其中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贷款规模超万亿元。
锚定重点精准滴灌金融资源汇聚科创绿色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从投向分布看,6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1.5%、43.0%、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微观层面,半年报显示,上市银行在科技、绿色、小微、养老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在普惠金融领域,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下沉服务重心,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例如,邮储银行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变革,聚焦县域、社区、街区、园区、校区,满足城乡居民各类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25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44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均居国有大行前列。农业银行普惠贷款余额4.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31亿元,增长17.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62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客户数520.7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2.55万户。
当前,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动与金融体系的协同响应下,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上市银行的金融资源也加速向科创领域汇聚。截至2025年6月末,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18.78%,较上年末提升1.71个百分点;科技贷款新增7417亿元,增速16.81%;服务科技型企业数量超30万家。“建设银行科技金融服务的定位是成为首选银行,服务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建设银行副行长韩静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浦发银行则持续做强科技金融战略第一主赛道。报告期末,该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4万户,全国科创板上市企业超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八成为其客户;公司科技金融贷款(人行统计口径)增长超千亿元,余额站上万亿元大关,位列股份制银行前列。
此外,上市银行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以国有大行为例,截至2025年6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6万亿元,重点投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重点绿色产业;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88%;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比上年末同口径增长16.95%;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9586.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9%;交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8700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较大提升。
“贷”动消费新引擎场景建设成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及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相继出台,从供需两端发力为消费市场注入动能。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上市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优化金融服务,加大相关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从个人消费信贷投放来看,多家国有大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长。工商银行持续开展“工享爱购”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对消费者和商户的金融服务力度,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2%;中国银行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业务规模与服务客群实现扩面增量,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5.42%;建设银行实施消费金融专项行动,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141.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2.99亿元;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390.77亿元,较上年末的4763.91亿元增长13.16%;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857.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2%。
城商行中,郑州银行、重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突破2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郑州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06.95亿元,较上年末的171.42亿元增长逾两成;重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00.34亿元,较上年末的147.19亿元增长36%。同处西南地区的成都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及其他贷款余额为251.06亿元,较上年末的220.95亿元增长13.63%,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及余额较上一轮规划期分别增长超100%、120%。
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展现出增长态势。例如,工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信用卡透支增加216.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农业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9101.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
在提振消费的实践中,商业银行愈发重视场景赋能的价值。例如,建设银行持续推进“建行生活”大额消费与小额高频场景建设,支持“家生活”“车生活”等生态场景建设,促进生态流量价值转化,助力客户拓展与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66亿户,带动房贷、信用卡分期等个人信贷突破1400亿元,承接发放172个城市56亿元消费补贴金额,拉动民生消费超400亿元,助力国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渝农商行打造“国补”“文旅”等金融场景,信用卡及消费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增量规模居重庆首位。
记者注意到,在提升消费信贷的可得性与便利性的同时,上市银行也着力于加强风险防控,确保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坚持以不推高经营成本、不破坏市场环境为前提,继续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加强个人贷款产品‘入口关’管理,全面、动态、持续优化产品准入、制度规则和管理要求,加强个贷实质性风险的全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