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洁)8月29日,记者获悉,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自2016年起第八次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报告》共分六章,系统梳理了2023年以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进展和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情况,总结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和商业银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面临的机遇,概括提出了商业银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策略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政策建议。
《报告》提到,2023年10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求,政府和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相关政策。
“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人民币被更广泛地用于跨境结算和投融资领域,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报告》提到,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全球支付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人民币全球贸易融资地位跃升。三是人民币在证券市场呈现“量质齐升”。
《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活跃,为银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逐步成熟、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网络的不断拓展,金融“出海”渠道建设日益完善,银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策略进一步丰富,维度不断扩充。一是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人民币跨境使用。二是扩大贸易新业态中的人民币跨境使用。三是支持自贸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人民币创新发展。四是助力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银行机构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参与主体,应顺势而为、紧抓机遇,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进一步发挥市场建设和推动作用。”《报告》提到,银行业结合现有实际情况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细化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二是优化人民币国际化重点业务领域管理机制。三是持续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