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和四川银行计划联合申设银行理财公司,目前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展开。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求证,成都银行相关人士回应称,目前暂无确切消息,如有后续将会及时公告。四川银行方面则未予回复。
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其中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12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1家,以及6家合资理财公司。从整体格局来看,理财公司发展呈现明显分化:已成立的理财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和代销渠道,而后成立的机构则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分析,当前理财市场竞争激烈,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头部公司已建立了显著的规模优势和渠道壁垒,新进入者在品牌认知度、代销渠道、客户基础等方面处于劣势。此外,理财业务对投研团队、风控体系、IT系统等要求极高,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和长期积累。
三家银行或“抱团”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和四川银行确有联合申设的计划,这将开创中资银行合资设立理财公司的先例。
曾刚指出,这一设想在资本门槛、监管政策、区域协同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均有合理性。他进一步分析,根据监管要求,理财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资本压力较大。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和四川银行联合申设,可以有效分摊资本投入和运营成本,降低单家银行的财务负担。同时,监管部门已明确支持中小银行通过联合组建理财公司等方式参与理财业务。四川省人民政府也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实施方案中明确支持三家银行依法依规发起设立理财公司。
“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和四川银行均为四川省内重要金融机构,联合申设符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需要,能够形成区域金融服务合力,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曾刚说。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指出,如果中小银行单独设立理财公司,母行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注册资本金、人员招聘、技术系统、办公场地等,还可能面临专业人才不足问题。联合设立后,多方可有效合并团队资源、技术平台、合规体系等基础设施,共同承担新设支出,减少重复建设成本,整合各行专业人才,按需调配至投研、销售、风控、合规、运营等岗位,避免人力浪费,提升人员使用效率。
不过,周毅钦指出,多家银行联合设立理财公司,各参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客户基础等存在差异,股东方往往存在不同的战略诉求与利益考量,在公司战略、产品研发、信贷文化、合规体系、利润分配机制等关键问题上,不同的企业文化之间可能会出现分歧,并且人员来自不同银行,团队之间的协作也需要磨合,这对联合设立的理财公司而言都是要面临的挑战。
“后来者”如何发力?
自2019年首批银行理财公司获批成立至今,我国理财子公司数量已增至32家。面对日益饱和的资管市场,新入场的理财公司未来增长空间何在?又该以何种策略突围竞争?
一位理财公司人士坦言:“前期的市场份额基本被先行者占据,后开业的理财公司起步晚,其竞争优势不明显。”
在曾刚看来,面对已成立理财公司的强势竞争,单家中小银行难以与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抗衡,抱团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周毅钦认为,尽管前期成立的理财公司已经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与代销渠道,在当前时点成立理财公司,肯定还是有其意义与价值。毕竟业务规模在,客户就在,品牌和口碑就在,新入局者深耕当地,相较于国股大行更能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契合当地居民与企业个性化理财需求。同时,多家银行联合成立理财公司,可整合各方优势,在产品研发、风控体系建设上发力,凭借创新产品与稳健运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未来,理财市场将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曾刚指出,各类型理财公司的代销渠道拓展策略出现分化,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等不同类型机构将在各自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区域性理财公司将更加注重本地化服务和特色产品开发。理财行业正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更加注重主动管理能力和投资者利益。具备优秀投资管理能力和风控水平的机构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机构将面临更大挑战。
“未来,监管部门仍会鼓励中小银行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进入理财市场,因此不排除出现更多类似的联合申设案例。”曾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