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000799.SZ,简称“酒鬼酒”)发布的2025半年报显示,酒鬼酒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均有所下滑。《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在白酒行业整体处于“量缩利减”态势的深度调整时期,酒鬼酒虽然业绩表现不佳,但其积极推进的包括“两低一小”产品战略、渠道高利润BC联动模式等在内的营销模式战略转型,持续提升“品牌张力、产品引力、渠道动力和系统支撑力”,引发市场关注。
行业深度调整企业积极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酒鬼酒主要从事馥郁香型白酒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旗下主要有“内参”“酒鬼”“湘泉”三大系列产品。其中,“酒鬼”“湘泉”为“中国驰名商标”,酒鬼酒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酒鬼酒实现营收5.61亿元,同比下降43.54%;实现归母净利润895.50万元,同比下降92.60%,营收与净利润均大幅下降。酒鬼酒在半年报中解释称,营收变动的原因为当前白酒市场需求较弱,行业竞争加剧,客户回款谨慎。
据半年报披露,酒鬼酒的产品主要采用经销模式,销售渠道则主要分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2025年上半年,酒鬼酒线上渠道销售0.90亿元,线下渠道销售4.68亿元,线下销售占总销售额比重超八成。不过,2025年上半年,酒鬼酒的经销商数量减少了531家,由2024年末的1336家减少到2025年6月30日的805家。其中,华中地区经销商数量的减少尤为明显,由2024年末的481家减少到2025年上半年末的162家,减少了319家。
酒鬼酒在财报中分析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称,公司面临竞争加剧风险,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行业整体需求减弱,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大。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白酒行业作为万亿级传统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白酒行业通过结构性优化(淘汰低端产能、聚焦高毛利产品)以实现“以价补量”的增长,这样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升级趋势。
酒鬼酒在半年报中也表示,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期,正积极推进营销模式等战略转型,存在新旧动能转化周期较长的风险。
产品与渠道并重持续提升品牌张力
面对行业的整体变革以及自身面临的各项风险,酒鬼酒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应对措施。具体看,主要从持续提升产品引力、渠道动力和品牌张力等多个方面推进营销模式战略转型。
产品战略方面,酒鬼酒主动迎合消费趋势变化,满足年轻群体消费需求,适时推进“两低一小”产品战略(即“低端酒、低度酒、小酒”)落地。据财报披露,酒鬼酒针对大众产品即低端酒方面重点凸显性价比,省内将上市湘泉新光瓶,省外上市湘泉“简优”,以优质品质和亲民价格助力渠道建设,完善客户布局;在低度产品领域,采用创新低度产品与主品低度化相结合的双轨策略,全方位拥抱年轻消费群体的偏好;小酒(即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酒)产品方面,将依托餐饮渠道,通过强化渠道建设,推动消费者对馥郁香型口感的培育与认可。此外,酒鬼酒还将进一步精简SKU(最小存货单位)数量,围绕区域、档位、包装及产品价值链设计等规范产品开发标准,优化产品矩阵。
渠道战略方面,酒鬼酒扎实推进渠道高利润B(品牌商、终端门店)C(消费者)联动模式。据介绍,酒鬼酒通过BC联动模式,将B端核心店建设与C端宴席场景、开瓶扫码互动、回厂游体验等深度绑定,打通产品从分销到动销的链路建设。此外,在销售市场,业务员化身“排雷兵”,地毯式开发空白市场。酒鬼酒持续推进这一被称为“扫雷行动”的举措,对省外重点市场持续强化“扫雷”力度,进一步下沉聚焦县镇市场,深耕县域消费潜力,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针对已摸排的网点精准释放定向政策,提高终端激活成功率,有效扩张终端覆盖网络。
在品牌战略方面,财报显示,酒鬼酒坚守差异化定位,深化品销联动。首先,坚定推行产区、香型和文化差异化战略,锚定中高端白酒和中国文化白酒引领者的品牌定位,持续强化其独特的品牌价值;其次,在C端深化品销联动,做好口碑传播,持续依托升学、婚宴、体育活动年度三大主题营销精准链接目标资源,搭建品牌与销售转化之间的桥梁。同时,不断强化企业推广力度与深化酒旅融合模式,通过多元化场景深化品销联动;第三,通过品鉴会聚焦核心消费者及圈层培育,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夯实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白酒行业整体呈现“量缩利减”态势的深度调整时期,酒鬼酒尚能维持盈利已属不易。但持续推进营销模式战略转型并取得突破性成果,或将成为酒鬼酒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