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传统产业占据大壁江山,十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属传统产业范畴的占6个。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是经济运行的“底盘”。面对全球需求收缩、贸易下滑,广东率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整体进入“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但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关键材料缺乏、产业链协同不足、绿色改造成本高企等难题仍待破解,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合力突围。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
广东产量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多数来自传统产业。
体量大、占比高、发展好,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累的发展优势,但面临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广东较早意识到,传统产业继续走规模扩张、以量取胜的老路,难以实现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正视现实、突围寻路,广东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有实力的传统企业率先向高端化跃升。位于佛山的蒙娜丽莎集团有限公司经过33年的拼搏,成长为陶瓷薄板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也是建陶行业首家在国内IPO上市的内资陶企。尽管当前市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拖累,但凭借上升期的积累,蒙娜丽莎陶瓷较早发力创新,提升品质与服务,并尝到甜头。集团董秘张旗康说:“我们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的3%,自主研发的抗菌防滑功能砖、艺术背景墙等高值产品已成为泛家居、定制化领域新增长点。”
深圳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境内唯一的表业上市公司,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提升推动高端化发展。公司总工程师鲍贤勇说,飞亚达持续投入十多年专注自主机械机芯研发取得新突破,设计应用航空航天主题的陀飞轮机芯使飞亚达高端品牌手表销售价格达到了1万至3万元,有效实现品牌提升。
以智能化提升产业效率成为行业共识。广东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措施,加快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全方位应用。广州致景科技公司推出的AI产品“找布神器”,将客户寻布时间从2天压缩至2分钟。致景服装AI大模型改变了服装生产规则,未来1件起订、7天可交付将成为可能。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伟豪说,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物流仓储设备及调度系统,实现了从来货、入库、线边发料等全流程智能化物料配送,效率提升了50%以上。
绿色化转型既是责任更是机遇。绿色转型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蒙娜丽莎陶瓷通过高标准环保整治,不仅实现废气超低排放,4个生产基地均实现废水100%循环利用,固废回收率达95%以上。张旗康说:“绿色化不仅是责任,更是机遇。企业以实现环保达标为契机,升级设备、创新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产值和耗能是衡量企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东莞怡合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立国说,通过系列节能降碳举措,去年公司的万元产值耗能控制在74kWh/万元,远低于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融合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近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反映,广东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仍面临挑战。
——高端化转型中,关键材料供给与高端产品不足。张旗康说,目前关键材料供给不足,如喷墨打印机的喷头仍依赖进口。国产高端品牌的溢价也还不够。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世平介绍,广东是国内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之一。但从生产端来看,广东的优特钢产品生产量还不足。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报告也指出,部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些行业高端材料供给不足、高端产品不足。
——智能化转型中,产业链协同不足。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顾问陈洪锦说,当前装备制造业转型单点突破多、链条联动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改造升级不多。在注塑机产业集群中,关键设备的联网率不足一半。这是由于不同厂商设备协议差异大,数据采集需定制化开发接口,导致成本提升30%以上。
美的集团副总裁钟铮介绍,美的是广东省家用制冷设备、厨房电器、生活电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但发现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字化系统和产品互不兼容,导致数据对接和共享不畅,影响产业链协同转型效果。
——绿色化转型中,改造成本承压。张旗康介绍,公司去年投产全球首条氨氢零碳燃烧量产线,实现陶瓷烧制零碳排放。但氨氢零碳的成本是天然气的2倍,仅靠企业难以推广普及。此外,绿色产品的市场价值尚未得到公众普遍认可,需要更多市场培育。
优化体制机制促产业转型
专家、企业代表建议从体制机制层面着手解决制约广东传统产业转型的痛点堵点,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推动产能置换与产业重组。低效产能挤占资源,阻碍技术迭代。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善民认为,建议通过产业并购重组,提升整体研发与绿色高效生产能力。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报告建议,对钢铁产业实施行业整合升级,分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冶炼设备更新和超低排放改造,增加高端产品供给。
——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转型。李世平建议更加重视建立省内核心产业的产业链发展平台,形成各产业相关企业、高校、研究院等人才组成的紧密型团队,推动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陈洪锦认为产业链协同是广东制造业突围的新引擎,建议建立协同标准体系。比如在基础层面,由政府推广设备互联通用接口,在应用层面,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行业团体标准。
——优化政策协同与精准施策。殷伟豪建议进一步加强智能化与绿色化政策目标的协同性。如在绿色化技改项目中,同步考量对智能化设备的嵌入要求与支持。金立国建议在普惠性和操作简便性基础上,参考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经费的加计扣除模式,研究信息化投入加计扣除的可行性,推动企业加快转型。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广东传统产业已迈出关键一步。但要真正爬坡越坎,还需在关键材料攻关、产业链协同、绿色成本分担等方面持续突破,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合力,才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