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低温存储产业持续承压。
近日,海尔生物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11.96亿元,同比下降2.27%;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下降39.09%。
对于业绩下滑,海尔生物表示,主要系外部环境、新建产能爬坡和公司主动中长期战略投入等因素综合影响。不过,相比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的低温存储已经走出底部,收入环比上涨16.73%。
在8月27日的电话会议上,海尔生物CFO莫瑞娟坦言:“公司的低温存储产业,由于疫情之后,市场一直处于常态化回归的过程,收入有所下滑,但是公司仍然在持续深化网络布局,扩大整体用户覆盖,加速整个市场的推广和占位。根据目前的在手订单来看,预计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公司的国内市场收入会持续呈现向上的趋势。”
与此同时,为了抵御低温存储的下行趋势,海尔生物加大了对包括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等在内的新产业布局。据莫瑞娟介绍,上半年智慧用药板块、血液技术产业都大幅地跑赢了行业,实验室解决方案产业的一些核心产品,在整个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中也在持续提升。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的新产业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8%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7%,同比提升7.27个百分点。
新产业占比近半
事实上,由于国内低温存储行业持续承压,海尔生物一直在探索发展的新增长极。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基于所处行业“大市场、小细分、多产品、多应用”的特点,2020年至今,海尔生物先后收购了血液采集和分离装备企业重庆三大(现更名海尔血技)、航空温控企业鸿鹄航空、免疫规划信息化龙头金卫信、实验室塑料耗材企业苏州康盛、智慧药房企业厚宏科技和分析仪器企业上海元析仪器。
上述企业被共同纳入了海尔生物的新产业板块,涵盖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公司试图通过这些新产业的场景拓展、生态布局等打开业绩增长天花板。
“从海尔生物过去的并购来看的话,我们基本上是每一到两年一次甚至多次并购,未来公司投资并购的力度一定不会减弱,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外延并购快速切入新赛道,以投资整合逐步提升整体竞争力,最终打造覆盖多场景的平台型企业,是公司中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海尔生物董事会秘书黄艳莉表示。
据测算,2025年上半年,海尔生物新产业收入合计5.6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7%,持续逼近低温存储业务的营收。
据国内各主要招标网公开数据和第三方招标数据统计,海尔生物血浆采集方案市占率超过50%,自动化用药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三,科研仪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突破,其中总有机碳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列国产品牌第一、第二,离心系列上半年份额跻身行业品牌前十,6月生物安全柜跃升至全国第一、培养系列保持国产第一份额。
出海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塑造新产业板块,海尔生物还在通过“出海”探索更大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海尔生物采取了“一国一策”的本地化策略,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新增了日本、巴西等5个本地化平台,在英国、美国、新加坡、阿联酋等17个国家搭建运营体系。
根据中报,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海外市场实现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30.17%。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56.67%,第二季度的收入规模与增速均创2023年以来单季新高。目前,海尔生物的超低温保存箱、药品恒温箱、太阳能疫苗冷藏箱等3大产线在25个国家实现份额领跑,欧洲、亚太等区域保持高双位数增长。
“从核心的低温存储产品来看,海外市场全年仍然可以保持高增长的态势。”莫瑞娟说道。
记者还了解到,海尔生物正基于低温存储设备出海经验,持续推动智慧用药、实验室方案等新产业业务的出海。
据海尔生物智慧用药板块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在海外市场主要实行“区域定制化”等战略。首先从东南亚开始,再进入中东,未来再向东西欧拓展,“在东南亚、中东,我们实行的是自上而下、高举高打和切入当地样板明星医院的双行策略。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比如我们已和泰国第二大私立医院集团RAM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这还将带动整个海尔全系列产品的切入,包括海尔生物的医疗产品、盈康一生的产品以及海尔集团的产品等。”
此外,海尔生物的智慧疫苗解决方案也已经落地在阿塞拜疆的医疗机构;海尔血技的采浆耗材已经获得了欧盟的MDR认证,采浆机有望在今年的三季度末获得MDR认证。
海尔生物认为,未来,随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以及智慧用药、实验室方案的出海推进,海外市场将进一步打开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