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排排网全球在香港举办首届对冲基金颁奖典礼暨家族办公室颁奖典礼。
“资本市场最大的规律是周期性。站在当前时间节点,牛市已是客观事实,未来对港股、A股依然保持乐观。”中欧瑞博(香港)董事长吴伟志表示,现阶段,仓位比追求完美的股票更重要。
方圆基金(香港)首席执行官谭姝玥指出,在境内外利差仍大的背景下,2024年亚洲美元债市场的焦点是发行人对存量海外债务的管理与置换;随着“南向通”扩容,投资者结构将在2025年重塑,从而催生新的投资机遇。
全球价值链投资执行董事万成水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跨境收益互换、QDII等合规方式把握科技创新的财富增长机遇,为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提供了差异化、高价值的补充。在陪伴中国资本出海的过程中,私募机构既保持专业水准,又充分发挥本土洞察优势。
岚湖基金(香港)创始合伙人廖韬表示,新兴管理人赢得投资人信任的最快路径,是把产品做好、做出特点。之所以坚定拓展香港市场,是因为香港相比内地拥有三大优势:资金期限更长、金融工具更丰富、资产管理规则与国际接轨。
前沿资产(香港)创始人/CIO陈家馨表示,早在AI尚未进入大众视野时,它已在量化领域有了一定的用武之地。如今,AI早已超越单纯的投研工具,不仅能深度赋能研究,还可系统优化研究与投资流程。对于希望发挥AI价值的管理人而言,完全可以将其无缝融入现有体系。
Attention Research(倍漾香港)董事长冯霁认为,中国管理人出海包含两条路径:一是赴海外募资并投向全球市场,二是吸引全球资金回流中国。未来十年,第二条路径或将更具吸引力。A股流动性位居全球第二,中国量化管理人有责任携手让世界重新认识、认可并拥抱中国市场。
大岩资本(香港)CEO Benjamin Pollock表示,新兴管理人虽然规模较小、资历浅,难以立即赢得投资人信任,但新心态、新东西以及灵活性是其重要优势,往往能捕捉大型机构错失的机会。出海布局是全球化的长期战略,并非迫于境内竞争。事实上,中国A股的超额收益仍显著优于海外市场。
沁源投资COO赵嘉阳表示,管理人出海后,将同时面对机构与海外个人两类投资者。相较于个人投资者,这类投资者对基金考察尽调更全面、细致。一方面,他们看重中国背景管理人的核心优势,即对中国相关资产的深度认知;另一方面,更偏好流动性好、低波动低回撤、能创造长期可持续收益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