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投资币>

正文

数字人民币债务领域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2025-08-22 01:00:00来源:最新资讯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本报记者李冰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

本报记者李冰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及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于连环债清偿。

经梳理,2025年以来已有北京、广州、上海等多地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发展计划,总体来看,各地对数字人民币的布局呈现出政策导向明确、技术架构成熟、应用场景多元化、区域差异化发展等特点。

探索应用于连环债清偿

《意见》提及加快推进连环债清偿改革工作,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于连环债清偿,建立资金直达链尾模式。同时,扩展移动支付场景应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扩大数字人民币使用规模。

“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于连环债清偿,建立资金直达链尾模式,旨在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优势和制度保障,提升债务清偿的效率与透明度,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数字人民币支持点对点的实时清算可以有效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同时,数字人民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具备可追溯性,用于连环债清偿可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地均在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债务领域应用。2025年3月份,上海市财政局官网在2025年预算报告解读(一)中表示,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在该市财政国库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该市财政局积极会同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开展探索研究,经过多次调研论证,确定在商业银行柜台发行本市地方债的分销环节试点应用数字人民币,为投资者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支付方式。2024年5月份,在柜台发行的30亿元地方债分销期内,首笔以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地方债柜台业务在上海落地。这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数字人民币在地方债柜台业务中的创新应用。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人民币应用于连环债清偿与上海地方债分销试点,两者核心差异在于应用场景与目标。连环债清偿是聚焦债务链条的“后端治理”,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清偿,解决历史债务积压问题。地方债分销试点则属于债券市场的“前端创新”,以数字人民币钱包为支付渠道,拓宽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参与渠道,提升市场活跃度。在技术层面,连环债需深度嵌入智能合约规则,而地方债分销更依赖支付便捷性。总之,前者是债务风险化解的“手术刀”,后者是金融市场的“扩音器”,均体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场景适配能力。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2025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多领域持续发展,离不开各试点地区的政策支持。年内多地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发展计划,部署内容不断细化,持续推动数字人民币生态不断扩容、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比如,今年1月3日,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广州市数字人民币工作行动方案》提出,加强试点监测分析和工作总结,探索在尚未落地应用场景的领域实现突破,争取至2026年底,基本实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特定区域全覆盖。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各地数字货币发展布局计划呈现出试点推广加速、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场景多元化等特征,未来将朝着更广泛应用以及技术安全升级等方向发展。”

田利辉总结认为,当前各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发展布局呈现场景多元化、技术驱动协同和监管与创新平衡三大特征。一是从零售消费向政务支付、债券市场、债务清偿等领域延伸,形成“基础+创新”双轮驱动;二是依托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升级;三是试点地区均强调“稳妥推进”,通过风险隔离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预计数字人民币未来趋势将聚焦生态闭环构建,从支付工具向信用管理、资产确权等高阶功能拓展,最终形成“数字人民币+数字金融”的新型经济循环。

关于数字人民币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刘斌表示:“一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且多元化,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渗透到更多民生领域和商业场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二是跨境支付重要性持续凸显,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推进,将助力数字货币重构跨境支付规则。”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