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静水深流的整合后,正在悄然改写中国车市的竞争格局。
2025年8月,当中国车市仍在价格战与技术迭代的双重裹挟中寻找方向时,上汽集团迎来了下半年开门红:1-7月累计批售整车239万辆,同比增长15%,单月销量实现同比“七连涨”。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新三驾马车”的协同驱动下,这家龙头车企正以稳健的步伐穿越产业变革周期。
结构重塑:自主品牌撑起半壁江山
在南京的上汽乘用车工厂,机械臂与工人精准配合完成全新MG4的最后装配工序,这辆上市24小时订单即突破1.1万台的纯电两厢车,正是上汽自主品牌崛起的缩影。2025年1-7月,上汽自主品牌累计销量达151.8万辆,同比增长23.3%,在集团总销量中占比提升至63.5%,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意味着,上汽集团每卖出三辆汽车,就有两辆来自自主品牌。
这种结构性变化并非偶然。上汽启动“组织重构+战略重塑”的双轮驱动:以“大乘用车+大商用车”两大板块为核心骨架,打通自主、合资、技术、出海各条战线,有效解决了资源分散问题。以8月5日刚刚上市的全新MG4为例,其从概念设计到量产下线仅用14个月,较传统流程缩短近40%,这种高效响应能力背后,是研发、生产、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协同。
细分市场表现同样亮眼。荣威品牌依托DMH超级混动技术,相关车型7月零售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4%;MG品牌凭借全球化布局, 7月零售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4%;高端品牌智己虽仍处爬坡期,但7月终端交付7027辆,其“双6系”车型在20万元以上市场站稳脚跟。这种“全价段覆盖、多技术路线并行”的产品矩阵,让上汽自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了更多腾挪空间。
技术攻坚:从安全底线到价值重构
在清陶能源位于嘉定的实验室,工程师正在对最新一代电池系统进行穿刺测试。当钢针以50mm/s的速度刺入半固态电池包,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始终稳定在50以下——这项通过严苛验证的技术,即将搭载于全新MG4车型。对于上汽而言,技术研发从不追随行业热点,而是专注于“安全”这一核心痛点持续突破。
这种技术定力在新能源领域尤为明显。当行业陷入续航里程竞赛时,上汽已构建起覆盖纯电、混动、氢能三大平台的完整技术体系。其中“魔方”电池系统累计装车超50万辆,实现“零热失控”记录,其安全标准较国标提升30%;与清陶能源联合研发的半固态电池,液体成分占比仅5%,在10针三向穿刺实验中做到不冒烟、不起火,从根源上解决自燃隐患。
智能化领域的突破同样扎实。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汽成为唯一在乘用车(智己联合享道出行)和商用车(友道智途)领域均获智能网联示范运营牌照的企业。智己IM AD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高速ETC通行、无保护掉头等复杂场景的“无接管”能力,用户渗透率超70%;友道智途在洋山港的智能重卡商业运营集装箱量突破5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L4级自动驾驶项目。
技术普惠是上汽的另一鲜明特色。不同于将尖端技术仅用于高端车型的做法,上汽通过平台化策略让更多用户受益。此前在“上汽之夜”发布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表示,“平权”的本质,就是新鲜事物的普及化过程,可以推动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上汽要在“平权”驱动下,不断实现“进阶”。在未来,各种尖端技术终归是要融入到大多数汽车消费者的生活之中的,在这个融入的过程中,所谓的平权仅仅是一个结果,真正重要的,是要在平权的过程中把真正可靠、安心的体验带给消费者。
生态破界: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赢
在上海汽车创新港的展厅里,OPPO手机与全新MG4的车机系统正在进行无缝联动——用户刚在手机上设置的导航目的地,上车后自动同步至车载屏幕;来电时,车内音响系统自动切换为私密模式。这种流畅的交互体验,源自上汽与OPPO五年的深度合作,也是其开放生态战略的生动写照。
2025年以来,上汽的生态布局进入加速期。2月与华为签署的合作协议,打破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边界,双方共创的“尚界”品牌将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与上汽制造标准深度融合;4月,上汽宣布引入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强化智能座舱的场景化服务能力;同时,和OPPO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在率先实现车机、手机“软件共通、生态共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家庭、出行、办公等一系列场景。
这种开放并非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构建“硬件+软件+生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为例, "SAIC尚界"采用华为智选车模式,打破传统合作框架,实现从产品定义到销售服务的全链路协同,底层逻辑在于双方优势的整合重构。华为提供的是领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从感知、算法、芯片到操作系统一条龙。而上汽则提供成熟的制造、配套和全生命周期控制能力。
尚界H5将于8月25日开启预售,9月正式上市。作为鸿蒙智行旗下“五界”中首个面向20万级主流市场的产品,尚界H5上市即搭载华为ADS 4辅助驾驶系统,可以说是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新车之一。新车提供纯电及增程双动力可选。纯电版车型CLTC纯电续航里程至高可达655km, 增程版车型CLTC综合续航超1300km。随着这款融合上汽品质基因与华为智能技术的车型走向市场,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的跨界合作将迎来首次大规模用户检验,而这也可能成为改写智能汽车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全球布局:从产品出口到体系输出
在比利时泽布鲁日港,一艘货轮正在卸载最新一批MG HS车型。这些即将发往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的纯电车,与国内版本最大的不同是搭载了适应欧洲路况的HEV系统。这种“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的策略,让上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了增长韧性——1-7月海外销量57.6万辆,累计海外销量突破600万辆。
欧洲市场的突破颇具代表性。面对当地政策变化,上汽迅速调整产品策略,将重心转向HEV车型,成为当地消费者最青睐的车型。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源自上汽在欧洲建立的完整体系——不仅有销售网络,还有本地化的研发中心和供应链体系,能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完成产品适应性调整。
1-7月上汽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近18万辆,实现两位数增长,尤其是HEV车型在欧洲市场表现超越众多海外车企,助力MG成为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7月,在西班牙PHEV市场,MG HS蝉联月度销量冠军;在挪威市场,MG在市场总销量中排名第五,在中国自主品牌销量中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MG ZS Hybrid+在英国的累计上牌数突破11000,以19.7%的市占率,位列SUV-B HEV细分市场TOP 1,力压以HEV技术见长的丰田Yaris,以及日产Juke等竞争对手。
展望未来,上汽计划三年内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涵盖SUV、轿车、MPV等多个品类,并实现固态电池、辅助驾驶等技术的本地化应用。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深水区,上汽集团的突围并非偶然。从自主品牌的结构重塑,到技术攻坚的持续深耕,从生态协同的开放共赢,再到全球布局的体系输出,这家老牌车企正在用自己的节奏完成从“规模领先”到“创新引领”的跨越。当行业的喧嚣逐渐散去,这种基于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最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