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证指数创下“8连阳”,盘中越过3674.4点,报收3683.46点,突破2024年10月8日的高点,创下自2021年12月以来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市场情绪持续提振,A股成交额再上2万亿元,达到21752.11亿元。“看多”资金持续流入,其中,A股融资余额亦突破2万亿元大关,创近10年新高。板块方面轮动加速,算力产业链、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板块和有色金属、券商等资源、金融板块轮番表现、接续上涨。
在此背景下,不少机构人士分析认为,市场“慢牛格局”确立,增量资金正加速流入,A股稳健上行的趋势或将持续,结构性机会或更加突出。其中,当前市场对科技、医药、金融、军工板块的高关注度或将持续。
三大指数、成交额、两融余额连创新高
8月份以来,A股热度持续攀升,三大指数不断创下新高。截至8月13日,上证指数走出“8连阳”,上涨0.48%,报收3683.46点,突破2021年12月高点,有望向上突破下一重要整数关口。同日,深证成指涨1.76%,报11551.36点,创下年内新高。创业板指受算力产业链爆发带动,实现3.62%的大幅上涨,报2496.5点,同样创下年内新高。
在此行情下,今年以来三大指数均实现不同程度涨幅。截至8月13日,沪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为9.9%、10.91%、16.57%。
随着指数稳步上行,A股交投也持续活跃。Wind数据显示,8月13日,A股成交额再度突破2万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达到8867.91亿元,创下年内新高,深市成交额达到12637.33亿元,创今年2月末以来的新高。
在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的同时,资金风险偏好也有所变化。从两融资金情况来看,近期两融余额持续攀升,8月5日,两融余额规模突破2万亿元,创近10年新高。到8月13日,A股两融余额达到20320.61亿元。其中,作为杠杆看多资金的融资余额,在8月11日也突破了2万亿元,同样创下近10年新高。上一次A股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是2015年5月20日。彼时A股正在经历“快牛”行情,沪指争夺4500点整数关口。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分析认为:“融资余额上升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转暖,资金活跃度推升,投资者对中长期行情较为乐观。”
进一步从融资交易额月度数据来看,今年7月融资净买入额达到1328.79亿元,创下年内新高。此外,在交易额占比上,8月11日,融资买入额占两市交易额比例上升至11.31%,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上升至2.48%。“这显示出杠杆资金风险偏好显著提升,成为推动指数上行的重要动力。”民生加银基金相关人士表示。
个人、机构资金加速入市
除了杠杆资金外,个人投资者活跃度亦同步提升。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其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0.54%,环比增长19.27%。2025年1月至6月,A股新开户总数分别为157万户、283.59万户、306.55万户、192.44万户、155.56万户、164.64万户。截至7月末,今年以来A股已累计新开1456.13万户,同比增长36.88%,显示出市场持续的吸引力和活力。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融资余额连续数周攀升、单日融资买入额占成交比重连续多日保持超过10%的强劲势头,与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场,保持同步。”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表示。
在刘岩看来,伴随险资权益配置比例提升、ETF资金连续18周净流入,融资余额增长形成“短期杠杆+中长期配置”的互补结构。相较于2015年两融余额高位、个人投资者占比超八成的脆弱结构,当前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已提升至四成左右。这不仅平滑了市场波动风险,而且在资金面上,杠杆资金和中长期资金的同步入场形成共振,充分彰显出投资者对后市行情的信心较高。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人身险行业持仓的股票市值达2.65万亿元,较2024年年末增加3775亿元,增幅为16.65%。到7月末,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次数已达21次,超过2024年全年,创近四年新高。
同时,公募资金也为市场持续输入了新增资金。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新基金发行总份额为2826亿份,较上一季度的2500亿份增长326亿份。按照认购截止日计算,7月份新成立基金139只,平均发行份额为8.07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份额达到了341.79亿份。
此外,7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通报,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尤其是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的意愿增强。
A股首次“系统性慢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机构看多,认为股市未来稳步震荡上行趋势可期。“慢牛”行情的预判已成机构和业内人士的共识。
浙商证券策略团队指出,目前A股正处于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中。在宏观层面,风险偏好提升和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A股走出“系统性牛市”;中国崛起和中国优势,形成“慢牛格局”。在技术、量化层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步入稳定升值节奏、上证走势超预期令市场中枢抬升催生“系统性”牛市,指数“上滚峰”筹码结构、板块节奏分化昭示着“慢牛格局”形成。
站在买方的角度,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一部副总监杨飞指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流动性相对充裕,海外环境虽然还存在不确定性,但市场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已经脱敏,A股市场在未来一个月可能依然会保持稳健上行的趋势。市场将保持“慢牛”的格局,结构性机会会更加突出。
此次“慢牛”行情相较以往的“牛市”有何不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当前市场已逐步开启一轮‘慢牛’行情。行情持续时间会比较长,上涨的节奏不会像2015年那么快,这有利于投资者把握机会。市场的赚钱效应将吸引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从而形成正循环,让投资者通过配置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获得财产性收入,从而提振消费、推动经济复苏。”
袁华明告诉记者,与十年前比,此轮行情有多个不同以往的明显特征。首先,当下资金更集中于经营稳健、政策支持明确的赛道。其次,目前监管环境更优,规章制度明显完善,监管手段更多元,数据更透明。此外,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影响力明显增大。
刘岩进一步就资金流向的差异分析指出,此轮行情与2015年单纯依赖杠杆资金推动的行情截然不同,当前市场资金结构更为均衡稳健、产业逻辑更具有支撑力。
“从资金流向分析,融资资金年内对顺周期板块和科技成长领域均有加仓,凸显出资金对经济复苏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积极布局。相较2015年资金追逐金融、消费单一赛道,本轮资金投向发生本质转变。仅就融资资金来看,有66%的资金流向信息技术、工业、材料三大领域,其中,半导体、算力、新能源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科技与先进制造成为股市吸金主力,避免了2015年资金空转风险。”刘岩分析道,当前融资资金的流向集中于高研发转化率企业,这让此轮“慢牛”行情得到了来自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支撑。例如,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15年的12%提升至38%;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万亿元;硬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远超传统行业,为资金沉淀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科技、医药、金融、军工板块关注度持续高企
“慢牛格局”的共识已经形成,结构性机会将进一步凸显,在板块方面,科技、医药、金融、军工板块关注度持续高企。
“我们判断科技产业是A股市场未来一个月最重要且最确定的投资主线之一。”杨飞提到,其中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产业链是科技产业内部最核心的投资方向。
在杨飞看来,从宏观上来看,AI产业全球共振,现已成为中美乃至全球重要的国家战略;从中观上来看,无论是从算力能力升级、模型迭代速度还是简单应用相继落地的角度上来看,AI产业趋势崛起已较为确定。“进入8月最重要的产业催化剂是OpenAI发布ChatGPT5通用大模型,这会大大加速AI应用的落地速度以及推理应用算力的消耗。8月又是A股的业绩披露期,AI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都会有出色的业绩兑现,从而进一步提升AI产业的投资机会。”具体而言,AI产业链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代表AI推理应用的算力环节,二是代表AI应用的方向。事实上,近期算力产业链算力硬件股持续活跃,新易盛(300502.SZ)、中际旭创(300308.SZ)、工业富联(601138.SH)、胜宏科技(300476.SZ)等股价均创下历史新高。
医药方面,则是创新药最受瞩目。民生加银基金相关人士指出,近期国家医保局出台16条措施,明确设立商保创新药目录,破除医院准入壁垒,创新药可享受价格保密、免集采监测等,第十一批集采明确“创新药不纳入集采范围”,创新药全链条支持政策落地。此外,创新药出海加速与BD交易(商务拓展交易)爆发,药企国际化趋势提速。
在金融板块方面,民生加银基金相关人士指出,银行股较强防御属性使其持续受到追捧,保险板块景气度和基本面有望延续上行趋势。而军工方面,随着“十四五”收官年和建军百年目标的临近,装备采购加速,国产化逻辑下,军工企业订单显著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机构仍然看好上述板块,但这些板块在今年以来已经涨幅较多,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崔峻培提示,虽然市场向上的趋势未改,但行业与风格轮动加速,短期要对部分板块的拥挤度、情绪过热和技术面上的“顶背离”等潜在风险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