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中国汽车半年出口超300万辆 车企海外建厂加速

2025-08-16 06:00:00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韧性,正在从“产品出口”升级为“体系出海”。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销量增长,更源于海外建厂、技术输出与品

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韧性,正在从“产品出口”升级为“体系出海”。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销量增长,更源于海外建厂、技术输出与品牌深耕等全链条布局,为构建可持续的全球化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在国际多重不确定因素持续影响下,这一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抗压能力与竞争韧性。

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市场已成为公司销量的重要增长点。广汽在扩大出口的同时,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和生态出海,采取“小批量、快产出、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模式,目前已完成中东、美洲、非洲、东南亚、东欧五大板块布局。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亦介绍,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突破47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同比增长超130%。在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日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特斯拉深耕市场,比亚迪实现赶超,品牌口碑稳步提升。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海外建厂应与本地化运营相结合。企业需在当地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与优质供应商合作并引入国内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培训本地员工、提供合理薪酬及派遣骨干指导生产,保障制造质量;建立政策研究与政府沟通机制,争取政策支持;在严控核心技术转让范围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品牌战略,并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差异化调整。

拓展海外市场成“潮流”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海”步伐明显提速。广汽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和小鹏汽车等主流车企,纷纷在全球多地投建工厂,从单一的整车出口迈向“本地化生产+全球化服务”的新阶段。这一趋势不仅是销量扩张的需要,更是应对贸易壁垒、降低运输成本、贴近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

近日,小鹏汽车在印度尼西亚正式发布旗舰车型小鹏X9,并宣布右舵版X9将于今年7月在当地投产。这不仅是其在东南亚的重要落子,更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截至今年6月,小鹏汽车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版图持续扩大。

5月16日,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并同步见证了长安全球累计产量2859万辆下线。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球销量突破500万辆,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00万辆。

围绕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长安汽车正加速拓展除中国以外的五大重点区域市场,规划建设海外整车及KD(拆散件组装)工厂共20个,目前已建成并投产KD工厂9个、整车工厂1个。泰国工厂的落成,意味着长安汽车在东南亚生产网络初步成型。

比亚迪的海外扩张同样高速推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超过47万辆,同比增长132%;按照规划,2025年全年海外销量有望突破80万辆。目前,其新能源车型已进入全球六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产能布局方面,比亚迪在泰国、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均设立了生产基地。其中,巴西卡马萨里新工厂原为美国福特的燃油车生产基地,即将转型生产比亚迪电动车;匈牙利南部塞格德工厂预计2025年年底投产,将推出12款以中档和插电混动为主的新能源车型。

“去年7月,我们在泰国的工厂投产;今年7月初,完成了在泰国的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交付。同时,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正式下线,这是我们海外最大的整车制造基地。”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汽集团同样在加快全球化生产与服务网络的落地。6月12日,广汽印尼智慧工厂在雅加达竣工投产,产能将由2万辆逐步扩展至5万辆,辐射东盟及全球市场。6月25日,广汽国际在泰国开设旗舰体验中心与电池服务中心,推动“销售+能源服务”双轨战略的本地化实施。

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抓住中国汽车产业由整车出口向海外生产转型的窗口期,加快推进“1551”国际化战略:自2023年以来,已在尼日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开展KD生产,并积极布局巴西、埃及等市场。今年7月,广汽集团正式进入英国市场,迈出拓展欧洲的重要一步。在即将举行的慕尼黑车展上,广汽集团将正式在欧洲开售AION V车型,并展示UT新车,未来还将陆续公布更多欧洲市场计划。

全球化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正进入深水区。过去,车企多以整车出口为主;如今,海外建厂、技术输出、渠道布局乃至资本运作,正成为它们争夺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在海外投资设厂的浪潮之外,还有企业选择通过资本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赛力斯便是其中的代表。

今年3月31日,赛力斯正式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方面坦言,发行H股不仅是融资举措,更是深化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募资所得将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海外市场拓展以及供应链体系优化,旨在通过国际化资本平台增强整体竞争力。

从披露的招股文件来看,赛力斯的海外战略目标明确而多元。一方面,公司计划推动高端品牌在海外的本地化落地,研发符合不同地区法规与消费偏好的国际化车型;另一方面,将加快与全球优质产业资源对接,探索自建工厂、反向合资、战略合作及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提升在不同市场的本地化生产能力。同时,依托在增程系统上的技术优势,赛力斯还希望切入零部件出口市场,借助全球对增程动力需求的增长趋势,探索更多出海路径。

在市场端,赛力斯并不满足于进入海外市场,而是强调深耕与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提出构建“一线引领、多点联动”的销售服务网络,通过增加渠道密度和高端用户触达范围,形成从总部到区域再到终端门店的精细化零售体系,以增强终端零售能力。截至目前,其新能源汽车已进入欧洲、美洲、非洲等62个国家,并在挪威、德国、英国、瑞士等地建立了稳定业务。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亚洲市场已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40%以上。得益于东南亚和中东的政策扶持及价格优势,中国品牌在印尼、泰国、阿联酋等市场加速落地,并在销量上实现突破。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和各国政策的频繁调整,也为出口带来挑战。英国将燃油车禁售时间推迟至2035年,德国取消电动车购车补贴,美国放宽尾气排放与电动汽车销量目标,不少欧美车企也开始放缓电动汽车生产计划。这意味着,中国车企不仅要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

面对这种局面,行业专家建议,中国车企需要从产品、伙伴和服务三方面着手,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体系。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应针对市场差异优先投入右舵车型开发及热带气候适应性改进;在合作模式上,应选择当地头部经销商集团,以合资模式分散政策风险;在售后方面,可建立“4S店+移动服务”混合网络,并在新兴市场推广上门保养。同时,还应组建专门的法规认证团队,提前18个月启动目标市场的认证工作,以确保进入节奏可控。

王鹏也指出,要让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并具备抗风险能力,车企必须在产品适配、伙伴甄选和售后网络三方面形成合力。产品端要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调整性能、配置与设计;合作端需锁定有资源和信誉的本地伙伴,并建立长期评估机制;售后端则要加密服务网点,配备专业人员和充足零部件,形成快速响应能力。在法规层面,则需要持续跟踪目标市场的政策动向,建立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