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12日讯(记者彭乐怡)随着短剧步入精品化深水区,抖音旗下短剧平台红果正计划大力激励编剧工作室,希望以此为抓手,壮大短剧编剧队伍、输出精品内容。
日前,红果自制剧公众号宣布剧本合作政策全面升级,公布的4项政策中,有3项面向编剧工作室的限时激励(8月13日至9月30日)活动,包括拉新、编剧升级成长和分账超200万后额外分成5%等三方面的激励。据悉,前述政策将于8月13日正式生效,多位受访编剧工作室人员表示,“正等待平台细则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落地前,有市场消息称,红果此次合作了20家编剧工作室。但抖音方面向蓝鲸科技记者否认了“20家合作编剧工作室”的说法,称消息不实。
不过,蓝鲸科技记者从多家编剧工作室人员处获悉,红果平台确实早已提前与多家编剧工作室沟通过即将落地的激励政策。
其中,一家编剧工作室剧本商务何薇告诉蓝鲸科技记者,今年7月中旬,红果已经找了20家编剧工作室提前沟通即将落地的激励政策。另一家编剧工作室工作人员陈雅也称,红果在政策出台前找过公司沟通,沟通细则不便公开,并表示其所在公司也在20家合作工作室名单内。
陈雅同时透露,在8月13日激励政策正式生效后,后台会同步升级,“个人编剧可以看看这家工作室能否在后台操作挂靠事宜,辨别是否在合作名单内。”陈雅说。
一家头部短剧工作室负责人刘玫称,其工作室也在红果合作工作室名单内,她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所谓20家合作编剧工作室不是说红果只跟我们合作,我们属于头部供应商,红果的政策还是面向所有人的。”
何薇和刘玫还透露,他们均被受邀参加红果于本月18日在杭州举行的编剧大会,大会包括红果自制项目分享、行业选题趋势交流、与平台方和承制方面对面交流等环节。
何薇表示,今年红果对剧本投稿质量有了更严格的把控,没有上线作品的新人编剧甚至连加入平台白名单(下称“加白”)投稿的机会都难。但新政策落地后,个人编剧特别是新人编剧可以通过挂靠工作室加白和投稿作品。
何薇进一步解释,工作室可以在稿件数量上为个人编剧加持,个人编剧一个月可能只能完成2本,工作室能够帮忙精修,能推进的作品也更多一些。工作室还可以把关内容质量,过稿率相对也会有保证。
红果此次着重激励编剧工作室,一定程度上也将筛选和培养编剧的责任压到工作室头上。何薇表示,其工作室原来制作精品内容,现在新政策虽然鼓励他们拉新,但同时内容把控压力增大,由于需要同时应对多名编剧及作品,难以像以往专注精品创作时那样,细致把控每一个作品,对工作室的挑战是需在规模扩张与内容质量间找到平衡。
要拿到红果的激励并不容易。以拉新为例,根据该激励政策,在限时时间的自然月内,编剧工作室新引入的实名编剧数量要大于等于10人,并且新引入编剧在入驻首月投稿且过审,平台将按“2万元/人”的标准,向工作室额外发放拉新激励。这代表红果既要壮大编剧队伍,也不降低内容标准。
主要围绕编剧工作室的新激励政策出台后,部分个人编剧持观望态度。
今年3月开始入行短剧编剧的方瑜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她已经在平台加白,但至今仍未过稿,平台对剧本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即便如此,她仍不考虑挂靠工作室,“工作室太多太杂,个人编剧可能难以判断真假,担心出现拖欠稿费或骗稿情况,即使过稿,也有些工作室抽成太多,过分压榨编剧。”
关于过稿率问题,方瑜表示,红果并未明确告诉个人编剧投稿不通过会影响账号权重,但会跟编剧强调需要保持账号活跃度,鼓励编剧能更多地投稿。
何薇认为,短剧发展速度极快,当前已经到了需要着重抓内容、减少同质化的节点。突出编剧环节,也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制作环节竞争已十分激烈,但编剧市场相对而言还较为平静。“红果或许是希望编剧市场能‘卷’起来,只有竞争加剧,才可能爆发更大的行业效能。”何薇说。
何薇表示,如果红果此次限时激励政策落实效果好,平台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合作编剧工作室的范围,她认为,个人编剧挂靠工作室是大势所趋。
(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