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僖
炎炎夏日,全国迎来用电高峰。在位于杭州的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机房内,由15台潍柴12M55大缸径柴油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组整齐排列,一旦出现停电等紧急状况,不到10秒钟,这些“大块头”发动机便可迅速启动,2000kW的功率将瞬间覆盖整个数据中心的算力负载,保障数据安全。
随着AI技术快速迭代,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同时,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市场也在快速扩容。面对激增的市场需求,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动力”)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凭借技术优势,打破国际传统柴油动力巨头的垄断,迅速切入这一蓝海赛道。如今的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市场,“中国心”正加速律动,重构全球行业竞争格局。
在与国际巨头“掰手腕”的过程中,国产品牌何以迅速破局?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建快速扩容带来的市场机遇是短期窗口还是“长坡厚雪”?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潍柴动力,解码中国企业的进阶之路。
切入:从配角到主角
“为匹配AI产业对算力的更高要求,我们今年对数据中心进行了升级,配备了更多服务器。”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同步配建的发电机组中,国产品牌大缸径柴油发动机已成为备用供电主力,新配备的15台潍柴12M55大缸径柴油发动机的表现毫不逊于海外品牌,不仅如此,其前端电控设备采用完全自主可控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核心技术,让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控制能力更上一层楼。
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变化,可以看作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AI需求爆发推动数据中心建设扩容,备用电源配建加速,带动数据中心用大缸径发动机产销两旺。
除了市场需求外,政策东风同样强劲。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这也为国产大缸径发动机在数据中心等关键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牵引。
往前回溯,数据中心用大缸径发动机市场曾被康明斯、卡特彼勒、MTU等外资品牌垄断。现如今,在政策支持下,潍柴动力等国产品牌快速切入市场抢占份额,从过去的“小透明”配角逐渐变成可以和海外巨头“掰手腕”的主角。
潍柴动力实控人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重工集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旗下潍柴数据中心发电机组业务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同比大增664%。通过抢抓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发展机遇,山东重工集团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预算执行进度均超过50%的“双过半”目标,领跑山东省属企业。
同时,潍柴动力等国产品牌产品“出海”表现亮眼。潍柴动力相关销售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24年,公司数据中心用大缸径发动机出口实现快速增长,且出口区域持续突破,已成功进入新加坡、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中心市场。
中金公司测算,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用大缸径发动机市场规模有望近百亿元。多位受访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国产品牌或将与外资及合资品牌在市场份额上平分秋色。
破局:锻造多维优势
潍柴动力等国产品牌何以迅速崛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面对激增的市场需求,海外巨头扩产速度滞后,技术平台迭代缓慢、仅做局部改良,难以满足数据中心升级后的高要求。相比之下,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背景下,国产企业通过收购、合资等途径实现技术突破,凭借先进平台、高性价比、高效生产、及时服务及数据安全等优势,实现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业务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在2009年战略重组法国柴油机制造商博杜安后,组建了顶尖的专业团队潜心攻关十余年,通过内化整合实现了“从0到1”的自主开发国产化制造,并先后推出M33和M55系列全新平台大缸径高速发动机产品,功率从1.2MW到4.2MW,已实现对整个工业发电市场需求的覆盖,也可满足数据中心建设对高可靠、智能化、节能高效、更高功率密度的超高要求。
该负责人表示,在数据中心领域,国产大缸径发动机产品在总功率、升功率、瞬间响应及一次性加载能力等关键指标上,已不逊于甚至优于国际竞品。
在行业供不应求的格局下,快速交付能力成为国产品牌抢占市场的重要筹码。国内某大厂数据中心建设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AI时代算力基建提速,国产大缸径发动机交货期比国外品牌缩短约2/3的时间,最快在3个月内即可交付。
实现快速交付,智能化生产是关键。记者在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智能化生产线看到,生产线各关键环节的自动化率极高。视觉识别系统不仅引导机器人用机械手精准抓取物料、高效装配,还可对装配过程的极细微问题进行在线检测;自动导向车经智能物联网指挥,在激光导航下有序穿梭生产线。
“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每一台发动机都符合高质量标准。”上述潍柴动力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清醒:市场空间的限与拓
国产大缸径发动机加快突破,但并非盲目扩张。事实上,国内外头部企业都在审视一个问题:AI算力催生的需求,是短期风口还是长期赛道?
国际巨头的扩产犹豫有其深层逻辑:制造大缸径发动机需上百种零部件协同,且上下游同步扩产的难度较大。更关键的是,数据中心用柴油发动机仅是巨头业务版图的一角,船舶动力、航空辅助电源等板块的需求波动使其不敢押注单一市场。
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业务技术负责人对记者坦言,数据中心用发动机的市场规模,终究取决于AI应用的落地深度。即便未来几年市场扩容,公司也在避免盲目扩产,而是通过智能化改造逐步释放产能,节奏紧密贴合订单增长。
破局的关键在于拓展市场边界。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满慎表示,当前,以新能源、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速,新质生产力起势壮大,在此基础上,山东重工集团旗下企业不仅要持续巩固优势市场,还要积极拓展潜力市场、挖掘新兴市场。
目前,在大型矿山动力领域,潍柴动力今年推出了矿山动力二代新品,凭借多元能源动力在国内外快速推广;在油气田领域,潍柴动力的高性价比大缸径发动机产品已进入中东、东南亚等区域的重要项目。
“国内企业需采取‘分层策略’,短期合理扩张产能,抢占市场份额,同时押注技术储备,并加速国内全产业链的协同向前,中长期则需要构建‘产品+服务’生态。”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面向未来,“中国心”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市场的强劲律动,已经拉开全球竞争格局的重构大幕。保持理性扩张的定力,加速驶向矿山、船舶等更广阔的应用蓝海,并通过技术与产业链协同实现全方位追赶——唯有如此,方能驱动中国动力企业在世界高端装备版图上完成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