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4月份至6月份“三连涨”后,7月份我国重卡行业销量再度上涨,同比增速高达42%。第一商用车网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重卡市场共计销售8.3万辆左右(批发口径,包含出口和新能源),为近8年以来同期第二高水平。其中,新能源重卡持续领跑,燃气重卡呈现回暖迹象,行业结构加速向新能源化、高效化演进。政策红利释放、出口市场发力及技术迭代共同推动这一“淡季不淡”的行情。
政策发力与市场需求共振
7月份重卡销量的大幅攀升,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释放。
自今年3月份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以来,截至5月底,全国各地的货车以旧换新细则均已完成落地,国三、国四车辆淘汰带来的置换需求在5月份至7月份集中爆发。
出口市场的稳健增长是另一重要支撑。根据第一商用车网预测,7月份重卡出口批发销量同比增幅预计超20%。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有关人士表示,公司产品今年的出口依然保持较好态势,出口产品主要覆盖非洲、东南亚、中亚及中东等重点区域,同时在新兴市场持续取得进展。
此外,今年以来重卡市场的良好表现,也缘于置换周期的到来。上海证券近期研报显示,2017年至2021年,受治超、排放升级等政策影响,我国重卡销量超常规增长、透支大量销量,这批重卡2025年车龄最长将达到8年,开始进入置换周期,或将释放大量的置换需求,因此中期销量增长有充分保障,并预计2025年全年重卡销量在政策刺激下有望突破100万辆。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动力”)有关人士也表示,公司一直看好重卡行业发展,并将积极推进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市场开拓,推动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推动重卡行业发展的核心变量可归结为三类力量:物流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政策导向的结构性倾斜和技术变革的结构性推动。这三股“结构性”力量叠加作用,正将重卡行业从“价格驱动”拉向“效率驱动”,“系统竞争取代车辆竞争”的趋势在逐渐显现。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持续提升
从今年前7个月重卡行业的整体结构性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重卡持续高歌猛进,燃气重卡触底迎来转暖“曙光”,传统柴油车份额有所收缩。这也符合业内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未来3年到5年,重卡市场有望形成柴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的局面。
新能源重卡成为今年行业的最大亮点,第一商用车网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重卡终端销量或超1.5万辆,同比增长超1.2倍,渗透率突破26%。据统计,今年以来,新能源重卡连续5个月销量超过1.5万辆,月度渗透率连续4个月超过23%、连续2个月超过26%。
这一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双重推进。中国重汽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重卡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短途运输场景的电动化趋势不断扩大。未来,随着智能化、轻量化技术及“三电”技术的不断突破,行业发展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
在产业链上游,潍柴动力在2024年底首次发布全系列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并推动产能落地。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维度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续将积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持续提升新能源业务的业绩贡献。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快充技术与充电桩网络完善,正提升新能源重卡在中长途运输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市场份额逐渐向新能源重卡倾斜,这也要求企业必须紧跟形势,加大在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上的投入,优化产品结构。
相比之下,天然气重卡经历连续5个月同比下滑后,7月份环比持平,渗透率回升至24%。这与油价上调扩大油气价差、北方地区以旧换新政策落地相关。
中国重汽有关人士认为,天然气重卡技术持续进步,与柴油车差距缩小,长期仍具市场潜力。今年“以旧换新”政策把天然气重卡纳入补贴范围,为行业和用户带来实质性利好。公司未来将抓住政策红利,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好长期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