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表现有忧有喜,不过,快手算是稳住了。
5月27日,快手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一季度,快手营收为326.08亿元,同比增长10.9%;期内利润39.79亿元,同比减少3.4%,经调整利润净额45.8亿元,同比增长4.4%。
或受淡季影响,快手一季度收入、利润增长都略显乏力,特别是线上营销服务,没能承接此前双位数增长态势,同比增长8%。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随后的业绩电话会上,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提到,对二季度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速回到双位数有信心。他将原因归为:内容消费、电商、本地生活等重点行业的增长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快手释放出的增长信号不止于此。财报显示,一季度,可灵AI(人工智能)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5亿元;快手海外业务整体层面首次实现季度经营利润转正。
基本面稳下来了,成长性业务有所突破,快手可以暂时缓口气了吗?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幅下滑
分业务板块来看,一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和其他服务(含电商)三大业务收入分别约为180亿元、98亿元、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4.4%、15.2%。
三大业务收入中,快手主营的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幅未能承接过去几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态势。记者注意到,2024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7.4%、22.1%、20.0%和13.3%,2024全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1%。
程一笑在电话会上强调,鉴于内容消费、电商、本地生活等重点行业的增长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对二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速回到双位数保持信心。
“具体到内容消费行业,以短剧、小说和小游戏为内容形式的广告素材不仅能够提供广告变现价值,也能够让内容和用户产生良好互动,进一步实现‘广告即内容,创作即经营’。”他进一步表示。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快手将短剧、游戏和小说等内容型商品变现业务进行整合,成立了内容消费业务中心。程一笑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快手小游戏消耗同比增长超过3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由于直播生态系统的调整与完善,去年连续四个季度收入同比下降的直播业务,一季度同比增速回温至14.4%,收入占比也显著提升。
此外,一季度其他服务收入继续稳定同比增长15.2%,依旧主要由快手的电商业务增长带动。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快手电商GMV(商品成交总额)同比增长15.4%,达332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季度短视频GMV同比增长超40%,泛货架对快手电商总GMV的贡献比例约30%。
此外,截至今年3月31日,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规模达4.08亿,平均月活跃用户规模约7.12亿。
首次公布可灵AI收入构成
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分析师的提问依旧大多聚焦于可灵AI的商业化进展。一方面,近两年AI热潮澎湃,互联网头部平台的AI业务事关下一赛段的去留和“分级”;另一方面,快手AI业务的商业化落地之路,确实“闯出了点名堂”。
去年6月推出后不久,可灵AI就走向了商业化落地。根据财报,今年一季度,可灵AI营业收入超1.5亿元。快手在披露2024年业绩时表示,可灵AI开启商业化到2025年2月,累计收入超过1亿元。对比之下,可灵AI收入增速明显变快了。
快手方面首次公布了可灵AI的收入构成。
目前P(Prosumer)端付费订阅会员贡献了可灵AI将近70%的营业收入。记者从快手方面了解到,P端付费订阅会员指自媒体视频创作者和广告营销从业者等专业用户,他们兼具C端(消费者)用户的传播属性和B端(企业)用户的付费能力,是目前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核心受众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快手P端付费订阅会员数量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均呈现较高的增速,一起驱动可灵的付费订阅收入的增长。而面向B端商家则提供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接入的合作方式,可灵目前已经为超过1万家的企业客户提供了服务。
提速之外,业务也在提级。4月30日,快手发布组织架构调整公告,宣布正式成立可灵AI事业部,该事业部下设可灵AI产品部、运营部和技术部,负责可灵、可图等系列大模型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快手方面了解到,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担任可灵AI事业部负责人,继续兼任社区科学线负责人,向程一笑汇报。与此同时,社区科学线下成立基础大模型与应用部,负责LLM(大语言模型)大模型、多模态理解大模型以及应用技术研发。
今年一季度,快手加大了研发支出,其研发开支按年上升16%至32.98亿元。
谈及可灵AI后续的增长策略,程一笑在电话会上说:“会持续开展相关运营活动,特别是海外区域的运营,实现用户增长。”
记者注意到,快手海外业务整体层面首次实现季度经营利润转正。财报显示,一季度,快手海外整体经营利润为280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68亿元。快手在财报中解释称,快手海外业务中,线上营销收入同比增长的同时,通过有效控制海外业务成本费用实现经营利润转正。
不过,AI和海外两项业务依旧处于成长初期,其成长性有目共睹,但均需耗费大量时间、资金成本,盈利能力的搭建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快手当前需要聚焦的战略重点,依然离不开主业。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能否回至两位数?电商业务增速是否可以再上一个档次?“618”大促即将来袭,快手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外卖争夺战即将引发即时零售“大战”,快手有无应对之策?或许这些,才是快手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