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亮相国际顶级会议、三生制药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交易纪录、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登陆港交所……近日,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捷报频传。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创新药正以强劲势头站上国际舞台,全球占比将继续提升,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中形成“第二极”。
日前,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摘要公布。其中,中国专家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和新一代小分子均有优秀临床数据披露。
例如,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两款源头创新药物DZD8586和DZD6008将于ASCO年会上分别报告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的三项最新研究进展,体现了迪哲医药在血液瘤与肺癌领域的新竞争优势。
远大医药核药管线再度释放产品利好,其重磅创新核药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多项研究成果也将亮相ASCO年会以及2025年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会议(APPLE)。据悉,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是全球唯一一款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的产品,于2022年5月正式在中国投入应用,而在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人次使用。
中信证券研报称,这些创新药成果的集中亮相,标志着中国药企正快速走向创新研发的国际前列。一部分创新药在过去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适应症上开疆拓土,用全新机制奔向蓝海新市场;一部分创新药勇于挑战当前SOC(标准治疗方案),用更高的治疗水平瞄准更广阔的舞台。综上,中信证券称,“我们维持创新药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国产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创新药”,并首次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当前医保集采持续向创新药倾斜,为板块内部分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多地也相继出台创新药扶持文件。
综合前瞻产业研究院、弗若斯特沙利文等机构数据,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325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592亿美元,在全球占比总体保持在15%左右;据预测,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全球占比继续提升。
创新药的崛起带动了医药板块回暖。Wind数据显示,自年初低位以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达到31.89%,远超同期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A股市场中,万得创新药指数和申万医药生物一级行业指数分别上涨超过24%和10%,同样超过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主要指数表现。
中国创新药企业也加快了出海进程。日前,港股市场迎来一家A股创新药龙头公司——恒瑞医药,并成为近五年港股最大医药IPO。
恒瑞医药表示,登陆港股是恒瑞医药迈向国际资本市场、加速创新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也是恒瑞医药五十五年发展历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有助于其吸引国际人才,提升全球竞争力。
作为恒瑞医药“创新+国际化”双轮战略的重要载体,根据其企业财报,BD授权收入已成为恒瑞医药重要的业绩贡献,尤其在利润端。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达成14笔创新药对外授权合作,其中近三年达成9笔,涉及Lp(a)抑制剂、DLL3ADC、GLP-1资产组合、PARP1抑制剂等核心品种,许可给包括默沙东、IDEAYA Biosciences、Kailera Therapeutics、德国默克在内的多家海外药企,累计交易金额约140亿美元,印证了“中国智造”的国际议价能力。
事实上,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体已呈现爆发态势。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海外授权)交易已有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仅3个月就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并已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
创新药加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研发的投入。“截至2024年底,全球新启动临床试验总数已达到5300项,其中有30%的试验起源于中国,而美国占比为35%。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全球IDV(体外诊断试验)中的比重达到了30%,肿瘤相关临床试验中高达39%的试验在华开展。”艾昆纬研发解决方案设计和交付创新总裁辛西娅L.弗斯特日前在公开场合分享了上述数据。
她认为,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在临床试验资源投入的巨大增量,也证明了中国研发和临床推动的速度远超过去。
但也有专家认为,需清醒看到,从license-out交易到全球多中心临床的跨越,仍面临靶点同质化、国际准入壁垒等挑战。未来,唯有坚持差异化创新与国际化能力建设双轮驱动,方能在全球医药创新竞赛中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