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成成年人都可能有需求的这款药——复方枣仁胶囊,短短几年间,价格从一盒约20元,一路狂飙到一盒100多元。
“贵到离谱。”近日,居住在成都的梁先生发现,常用的辅助睡眠药复方枣仁胶囊,部分药店售价竟高达约148元一瓶(12粒装),平均一粒超12元。梁先生有轻度的睡眠障碍,三年前朋友推荐用上了这个药,当时售价才20多元一瓶。
梁先生的情况并非孤例。网友金小米在网上分享了过去几年的购药订单,记者通过对比其订单记录发现,2020年时,12粒装复方枣仁胶囊的价格约为20元一盒(瓶),而如今有的渠道一盒(瓶)竟接近150元,5年涨了约6倍。
记者在网络购药平台上查询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的复方枣仁胶囊销售信息,发现不同地区售价和销售方式存在差别,异地快递购买的价格稍低,12粒装价格最低的66元一盒,同城外卖、秒送等形式购买,12粒装的单盒价格约80~150元。
一款普通的中成药出现价格暴涨,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药厂、药材产地和药店等多环节进行了调查。
药厂:出厂价持续攀升,今年5月1日后涨价至98元/盒
复方枣仁胶囊由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希尔安药业)生产,目前市场销售规格分为2粒装、6粒装和12粒装三种。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购药者身份,就复方枣仁胶囊价格问题咨询了重庆希尔安药业工作人员,并获取了该药品近几年出厂价及售价相关信息。
据重庆希尔安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药12粒装零售价为128元一盒,他们公司的供货价(即经销商进价)为98元。公司还规定,每盒销售不得低于零售价128元。
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这几年,该款药价格确实上涨比较多。2021年,公司供货价12粒装每盒未低于过四五十元,2022~2023年未低于过68元,从今年5月1日起调价至98元。
就复方枣仁胶囊过去几年价格波动情况,记者采访了重庆希尔安药业负责该款药品销售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是因为两种主要成分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并且该款药品目前仅在药店渠道销售,没有在医院(渠道销售)。
药材:主要原材料3年间,每公斤200元涨到1000多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复方枣仁胶囊主要成分为酸枣仁(制)、左旋延胡索乙素,辅料为淀粉。在中药材市场,酸枣仁为大宗常用品种,是养心安神类常用药,正常年用量为7000至8000吨,主产地在黄河以北丘陵及山坡,以野生资源供应为主。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刘红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8月份以前,酸枣仁的价格一直较平稳,2020年9月,由于受灾减产,价格一路上涨,从每公斤200元起步,6个月上涨到每公斤300元;2021年产新时,“抢青”(提前采收)严重,而且减产加剧,价格进一步上涨至每公斤450元;2022年1月,涨到每公斤470元,2023年6月涨到每公斤1050元。
由上述数据可见,酸枣仁17个月上涨了580元,三年间则累计上涨了近800元,涨幅达400%。
“血雨腥风!”谈到酸枣仁最近几年的价格波动,一家中药企业采购销售负责人张阳(化名)这样形容。他分析称,出现2020年~2023年这个上涨周期,是因为需求激增,叠加野生资源稀缺、资本涌入,推动酸枣仁价格从每公斤200元飙升至千元以上。彼时,“抢青”现象严重,导致产量与质量双降,市场炒作氛围浓厚,加工户普遍以每公斤约900元成本囤货。
过去几年,复方枣仁胶囊另一原料延胡索的价格也出现了较大波动。
中药材天地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受减产和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延胡索价格从每公斤40元涨至150元。2023年~2024年,延胡索价格维持在高位,最高达每公斤160元。
不过,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酸枣仁和延胡索价格均出现下跌态势。其中,酸枣仁2024年7月份跌到了每公斤520元,10个月下跌了530元,跌幅超50%,目前价格维持在约每公斤400~500元。陕西产延胡索最新价格为每公斤6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公斤价格下降70元,跌幅高达约52%。
药店:有消费者“咬着牙买”,有的改买替代品
药材价格回落,终端药价依然坚挺,为什么?记者就此采访到了一些药店负责人。
在深圳南山区经营多家连锁药店的黄先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心的原因是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尽管价格高,但是因为效果好,需求量大,买家基本会选择“咬着牙买”。
晓梦(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最早购买复方枣仁胶囊是在2020年,当时12粒装一瓶的价格在20多元。起初,该药价格上涨较为缓慢,但自2024年开始,价格大幅攀升,涨至一瓶88元后,她便停止了购买,转而购买其他药物来替代。
晓梦还提到,复方枣仁胶囊价格飙升后,许多药店不再销售此药,以往随处可见的复方枣仁胶囊,如今在部分药店已难觅踪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多家药店确实存在复方枣仁胶囊断货的情况。有药店工作人员在查询药店系统后告诉记者可以预订,2~3天后可到货,其后台显示售价为每盒101元,会员价也要每盒99元。
也有药店销售人员极力推荐主要成分为灵芝等中药材的安神冲剂,一盒32包的售价高达300多元,或者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褪黑素、盐酸罗通定片等。不过,水涨船高,有些替代品价格近年来也出现上涨。
至于为何终端药品没有和上游药材价格同步下降,康美中药城质量监管部负责人刘洋清表示,这是因为,原料价格波动传导到成品药,会有较长的滞后性。
他进一步解释称,生产一批成品药之前,通常会储备较多原料,若这批原料采购价格高,其成本自然高,进而导致售卖价格上涨;反之,原料价格降低时,正常应下调售价,但成品药调价过程较为复杂,因涉及众多因素,一般又不会轻易调低价格。
医院:近4年,睡眠科门诊患者人数增近30%
安神类药品畅销的背后,是睡眠障碍人群数量的增加。
《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成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而有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国家卫生健康委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失眠症发病率在10%~20%。
不久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5)》,披露了2021~2024年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睡眠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接诊数据,包括患者的诊断、治疗等信息。数据显示,2021年该院睡眠科门诊患者人数为4595人次,到2024年增加至5936人次,增长了29.18%。
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失眠症患者数量将从2017年的2.5亿人增长至2030年的3.3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9%。
与此同时,失眠症药物市场规模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从2017年的103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