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汇川技术吹响人形机器人“冲锋号”联合生态伙伴提升流程工业水平

2025-05-24 06:00:00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证券时报记者阮润生 作为国产工业控制领域的龙头企业,汇川技术(300124)5月23日举办年度股东大会,会上投资者踊跃提

证券时报记者阮润生

作为国产工业控制领域的龙头企业,汇川技术(300124)5月23日举办年度股东大会,会上投资者踊跃提问。公司高管介绍,凭借核心零部件的领先地位和丰富的工业场景积累,汇川技术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并正在孵化一批“种子”业务,联合生态伙伴提升国内流程工业水平。

人形机器人:机会来了

在喧闹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工控巨头汇川技术此前略显“低调”,如今变得更加乐观主动。有机构投资者询问其态度变化原因,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揭晓了两个重要参考标准——大模型开源与客户认同度提升。

“人形机器人是我们之前的预研项目,我们发现现在机会来了。”朱兴明指出,一方面,大模型的开源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向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有望在未来更加复杂场景实现更低成本的智能化操作;另一方面,春节前后国内外人形机器人持续推出,认可度逐渐提升。基于产业规律理解,公司认定2025年将是汇川技术进入人形机器人合适的时点,但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见到比较大的成效,短期内这部分业务收入和利润不要寄予太高期望。

汇川技术正在多维度落地AI技术,并布局从核心零部件到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据介绍,去年公司已经组建了人形机器人业务团队,已经研发出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高性能关节部件样机,预计今年将有产品推出。另外,汇川技术通过此前收购的上海莱恩等公司,已具备成熟的高精度滚珠丝杠设计和工艺能力,工艺和设备已经有近十年积累,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丝杠产品。

“硬件成本制约着人形机器人落地”,公司董秘宋君恩表示,汇川技术在电机、驱动器、导轨、丝杠等绝大多数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可以做到自主,并且公司还有丰富的工业应用落地场景,打磨软件硬件融合,提升人形机器人动作的准确度、稳定性、可靠性。

面对来自汽车零部件厂商与3C ODM厂商在人形机器人的布局与竞争,宋君恩指出,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场景不止汽车,还有大量其他工业场景,基于不同工业场景需求以及操作要求,都会考验零部件如何配合和控制。

宋君恩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现行工业场景中至少还有十几种人形机器人无法满足需求;另外,3C是公司产品重要的应用领域,涉及的场景和工业很多,汇川技术不会做全场景全覆盖,而是专注提供零部件与方案,与客户形成生态合作关系。

强化流程工业:

得工艺者得天下

作为汇川技术业务基本盘,通用自动化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152亿元,今年一季度通用自动化营收41亿元。从第三方统计来看,汇川技术伺服系统、变频器、小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产品等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

公司高管介绍,随着未来公司大型PLC的推出,公司将布局切入冶金、造纸、水务等领域,不仅带动其他产品销售,还有望强化国产流程工业。

“国内流程工业落后国际至少10年,关键差距不在硬件而在工艺软件。得工艺者得天下。”朱兴明介绍,公司已经在北京和苏州成立了专门的解决方案中心,招聘行业工艺专家,帮助客户提升产品良率和能效。

汇川技术还在孵化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包括导轨、传感器等产品,未来有望形成较大规模营收。

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去年同比增长近七成。据介绍,公司该业务受益于电控、电机和总成快速增长,以及电源加速放量,并且乘用车新增46个项目定点。通过抓优质客户、优质项目,提供电驱系统一些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较好增长。

另外,汇川技术正在推进旗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供应商联合动力上市。朱兴明表示,联合动力后续增长将来自国内渗透率提升,以及欧洲等海外市场放量,但更大的增长将来自汽车自身演变。随着汽车底盘技术向电动化、智能化提升,联合动力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储能领域,汇川技术杀了个“回马枪”,去年在发电侧和电网侧,工商业储能以及户储方面布局,公司PCS储能逆变器出货量突破7GW。

“虽然去年储能出货量不少,但是无论规模还是盈利水平,还没有达到公司预期。”朱兴明表示,时隔三年重回储能,主要是看好未来能源供给结构会从化石向多能源供给转变,电网也将从过往分配和传输为重心,转向控制调节为主的发展方向,这为汇川技术提供能力发挥空间,公司看好联网储能管理机遇。

另外,随着全球制造业趋向短平化、去中心化,海内外电力供应需求高速增长,储能需求预计也将增长。

借船出海:

继续提升海外业务占比

汇川技术推进“借船出海”与“行业线出海”战略,去年海外业务总收入达到20.39亿元,同比增长17.22%,收入贡献约5.51%。

“公司在国际化拓展中坚持长期主义。”朱兴明介绍,客观而言,工业自动化产品是to B业务,与to C业务有着不同的决策流程,而且还面对着欧洲、日本等品牌长期垄断,以及客户长期信任积累,一个中国品牌从测试到上量需要个过程。汇川技术会提升技术,实现“local for local”策略,通过未来3~5年的时间,成长为一家国际化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将持续提升。

在收购安排上,汇川技术也会持续关注海外优质资产,寻找合适的收购标的。

“并购是公司第二条曲线,是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布局。”宋君恩表示,公司还是会聚焦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这些大范畴来布局。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