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发文表示,四川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近日约谈了京东平台。
据通报消息,当地市场监管局在网络餐饮专项检查中发现,“京东外卖”平台存在多个问题:部分商家公示的门店照片与线下实际不符,部分商家超范围经营,部分商家以低价低质手段扰乱市场秩序。
京东平台被要求严肃整改,举一反三,加强自查自纠。“京东外卖”西南区域负责人回应称,将加大对违规商家的惩戒力度,进一步提升资质审核与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今年年初,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四川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要求:外卖商家必须有实体经营门店,并在许可或备案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平台需承担资质审核责任。而《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早在2018年就已在全国正式施行,同样明确要求线上平台对入驻餐饮商家负有审核和管理义务。
这不是京东外卖第一次因此被点名。今年2月,京东高调进军外卖行业,以“品质餐饮”为口号加入激烈竞争。京东曾称,将通过审核营业执照、门店照片、销售人员实地核验等方式把控入驻质量。
但关于平台审核松动的质疑接连出现。4月,福建电视台暗访发现,福州多家打着“品质堂食”名号的京东外卖餐厅涉嫌资料造假。电视台记者以商家身份咨询入驻流程时,京东外卖福州片区负责人透露:只要上传的照片“看过去有堂食,有一两张椅子”就行。
4月23日,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召集京东召开行政指导座谈会,要求平台履行主体责任,规范网络订餐行为。
更早之前的4月初,河南洛阳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也收到消费者投诉,称某外卖平台宣传“品质堂食”,但实际并无堂食接待能力。
实际上,不止京东,商家资质审核是困扰所有外卖平台的一个合规问题。去年12月,饿了么、美团的关联公司就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各罚款20万元,理由是未对部分入驻商户的证照资质进行核验。其中,12家商户在未上传食品经营许可资质的情况下,通过了平台入驻审查登记。有餐饮店上传了虚假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亦通过了平台入驻审查登记。
在本次“外卖三国杀”的过程中,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会同多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平台公平有序竞争。除了要求平台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强调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详见:《外卖大战被约谈三问:谁出钱、谁承压、谁受困?》)
面对持续监管压力,京东外卖也在尝试提升自查机制。本月初,“京东黑板报”公众号发布信息,上线“全民监督无堂食商家”功能:在商家页面右上角“问题反馈”入口,用户可举报不符合要求的“无堂食餐厅”。京东称,有专人跟进和核实投诉,如果属实,商家会被下线,而举报用户能获得40元京东饭卡。
21记者核查到,目前三大外卖平台中,仅有京东在商家页面设置了“无堂食”举报选项,而美团和饿了么只提供了“资质问题”的通用投诉入口。
但在信息透明度上,京东外卖仍显滞后。在大部分美团、饿了么的商家页面中,用户可以查看详细的门店环境照片、地址与资质信息;而京东外卖商家页面,目前仅显示基础地址和经营证照,实拍门店图几乎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