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滨海能源(股票代码:000695)早盘涨停,封于15.14元/股。
消息面上,5月16日晚间,滨海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沧州旭阳”)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于5月19日起复牌。
自5月19日至5月23日,滨海能源股价连续五天涨停,股价累计涨幅为61.06%,累计换手率为7.08%,最新市值达33.63亿元。
此前,滨海能源公告显示,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根据标的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初步判断,预计标的公司相关财务数据占上市公司相应财务数据的比例将达到《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标准。因此,本次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对于交易目的,滨海能源提到,一是整合注入实际控制人优质资产,推动上市公司转型升级;二是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及可持续增长能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沧州旭阳为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商,盈利能力较强,创新研发优势突出,沧州旭阳拥有从制氢、双氧水、环己酮到制备己内酰胺、己二胺再到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在内的一体化产业链,是国内少数拥有全工艺流程的企业,入选“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骨干企业”。
“滨海能源与沧州旭阳完成业务整合后,将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并行发展的业务格局,有利于公司拓展业务版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水平,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对记者表示。
公告显示,交易前,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公司积极进行业务拓展,负极材料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提升,产品系列持续丰富,营业收入不断增加,但同时,因锂电产业竞争加剧,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承压。
在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滨海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4.15亿元、3.44亿元、4.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0.37亿元和-0.30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0.96亿元,净利润为-0.10亿元。
同时,由于连年亏损,滨海能源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60.02%增长至2024年的81.61%。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其资产负债率为82.95%。
沧州旭阳的财务数据显示,其2024年营收为103.11亿元,净利润为2.38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12亿元,净利润为0.21亿元。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沧州旭阳总资产为145.80亿元,滨海能源总资产为13.27亿元。从数据上来看,两家公司差距较大,本次交易是一次“蛇吞象”式收购。
有券商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从财务数据来看,滨海能源营收增长乏力,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步下滑,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甚至面临着连续亏损的严峻局面。在这样的经营困境之下,滨海能源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持上市地位。资产注入这一方式,可以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改善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成为此次交易背后极为重要的背景因素之一。
滨海能源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新增包括己内酰胺、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产品在内的尼龙新材料业务。本次交易是滨海能源实行转型升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积极举措,将切实改善公司业绩,提高滨海能源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