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孔”接踵而至、多国语言的洽谈声此起彼伏、各色展品琳琅满目……
5月22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开幕。作为我国唯一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国家级机制性展会,本届博览会以“向新向实向未来”为主题,聚焦经贸合作、科技创新与人文交流。记者实探本届博览会发现,在各国参展商的眼中,中国市场的活力与潜力仍无可限量。
当天,中东欧商品采购签约活动举行,全国各地以及中东欧各国的60余家企业参加。本次活动共签署项目24个,订单涵盖矿产采购、宠物健康产品、滑雪器材、果汁、酒类等品类,签约项目总额达24.9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10个。
中东欧展区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400多家展商、8000多种中东欧特色商品在此亮相。来自中东欧14国和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其他9个国家的435家企业参展,实现了从中东欧向“中东欧+”的拓展。
“我们十分看好中国畜牧业数字化的潜力和市场空间。预计2025年至2026年,中国养殖业将处于规模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期,规模化养殖占比突破75%,AI设备普及率达40%,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冯婧靓表示。
24alife来自斯洛文尼亚,是一家专注数字健康和远程患者监护的企业。据24alife市场和运营主管胡赟介绍,该应用不仅提供24小时专业健康监测,针对复杂病症还可以在线对接医师。当下的中国社会,工作繁忙而忽视健康的人群较多。通过中东欧博览会等平台,公司希望传递健康理念,并期盼和更多中国大型企业达成合作。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中国商品正展现出高性价比、高品质与高科技含量的新风貌,并受到了各国采购商的广泛青睐。
博览会开幕当天,消费品直采大会举办,大会聚焦“精准匹配”核心。直采大会现场,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韩国、新加坡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采购商代表,与浙江、广东、江苏、吉林等省(市)的50余家供应商代表,通过事前智能匹配与现场深度洽谈,达成多个意向订单。
尼日利亚的采购商弗兰西斯带着详细而丰富的采购清单来到了直采大会的现场:太阳能光伏板、电气设备、电缆。这位多次参加直采大会的“中国通”,如今已在宁波、义乌都设立了贸易公司。
“早在2021年中国制造网国际站宁波直采大会上,我就找到了长期合作的优质中国供应商,助我成功开拓了西非市场。”他表示,“这次,我要把新产品、新供应商带到撒哈拉以南地区。”
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的“黄金通道”
不少中国企业也出现在了本届博览会上。强化老“朋友圈”,拓宽新“朋友圈”,中国企业力争和中东欧合作伙伴开辟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平在当天举行的中东欧商品采购签约活动上表示,近年来,宁波聚力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三个首选之地”。共同挖掘人工智能、跨境电商、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投资合作机遇;持续释放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上的巨大合作潜力,打造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标杆。
张平说,宁波也将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创新便利举措,扩大双边贸易,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的“黄金通道”。
开幕式上,国务委员谌贻琴表示,中国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愿与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中国将继续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推进与中东欧国家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互惠互利合作、携手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谱写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篇章。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将有超1.5万名专业观众参加,其中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超3000人,预计达成从中东欧进口采购意向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