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公募巨头股权变更事项获批!
5月22日晚,证监会官网披露:对卡塔尔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受让华夏基金2380万元人民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10%)无异议。此番交易获得证监会批准,意味着卡塔尔投资局将成为华夏基金第三大股东。
券商中国记者就此事联系华夏基金有关人士,华夏基金方面表示:“股东层面的事,我们没更多回应。”
5月22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关于核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持股5%以上股东的批复,证监会核准卡塔尔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对卡塔尔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受让华夏基金2380万元人民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10%)无异议。
早在去年的3月18日,华夏基金大股东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同意天津海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海鹏”)以不低于4.9亿美元的价格转让华夏基金10%股权,并放弃这部分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以此计算,华夏基金估值约为49亿美元。
本次交易获证监会批准,意味着卡塔尔投资局将取代春华资本,成为华夏基金第三大股东。
华夏基金2024年净利润21.58亿元
经营情况方面,据年初中信证券披露华夏基金2024年度业绩快报:2024年,华夏基金实现营收80.31亿元,净利润21.58亿元,综合收益总额21.81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华夏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1.7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6%,其中,指数型产品规模大幅增长近60%,中信证券称,这是华夏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长最主要的动因,华夏基金ETF管理规模接近6600亿元,保持行业第一。
华夏基金股权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变动。2007年12月,中信证券成为华夏基金的唯一股东,持股比例为100%。此后股权结构又多次调整。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按下“快进键”,华夏基金也迅速成长为万亿巨头,其间公司股权增值显著。2001年华夏基金注册资本为1.38亿元,而目前估值已达数百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华夏基金而言,本次股权交易有助于公司引入外资股东、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拓展华夏基金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对于卡塔尔投资局而言,购买华夏基金10%的股权也彰显了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及资管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助于增强中东资本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度。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加速布局A股
近年来,我国与中东资本交流节奏加快,在全球经济版图“东升西降”趋势下,以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为代表的中东资本加快了东进“淘金”的速度,直接数据即体现在对A股的布局上。
据了解,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视为政府拥有的、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和资产保值升值而设立的投资基金,是“国家级”机构投资者。早在1953年,科威特政府便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只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石油出口盈余资金。随后,其余中东国家也纷纷建立主权财富基金,试图通过多元化投资收益摆脱对单一资源收入的依赖。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前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中东占据4个席位。
日前,卡塔尔投资局技术、媒体和电信部门负责人穆罕默德·阿尔-哈丹表示,该局正在积极考虑在中国的投资。他表示:“我们不能低估中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据一季报,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和科威特投资局(KIA)两家机构现身51只A股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市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其中,阿布扎比投资局对紫金矿业、京东方A以及海大集团的持仓市值分别高达29.56亿元、15.23亿元以及7.74亿元。科威特投资局持有卫星化学、三花智控市值亦超过5亿元。
从投资风格来看,根据北大汇丰智库的研究报告,这些基金偏好大盘股和中盘股,分别占其持仓市值的66.1%和25.1%,而小盘股、超大盘股和微型盘股的占比相对较低。此外,这些基金还倾向于投资与本国经济结构转型相关的产业,如非能源矿产加工、原材料加工、生产性制造、生物医药、信息科技和清洁能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