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苹果计划于2026年底正式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为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苹果将在今年年底前对原型机进行测试。
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的智能眼镜在功能与Meta的Ray-Bans和谷歌的Android XR眼镜类似。
2024年,苹果推出了首款头显产品Vision Pro,但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销量远低于预期。相比之下,AI眼镜价格更为亲民,且携带方便,目前市场上的同类型产品受到了追捧。作为科技龙头的苹果,如果AI眼镜产品能顺利发布,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商用。
去年以来,从产业链反馈来看,A股AI眼镜板块就多有异动,相关的芯片、光学、软件、硬件等供应商受到资金关注。
华安证券指出,AI眼镜作为端侧AI落地的重要载体,2025年将迎来新品密集发布期。技术层面,显示技术、芯片性能及AI模型优化成为关键竞争点,DeepSeek等小型化模型的应用有助于降低硬件成本并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国产大模型在AI眼镜领域的快速整合,推动了产品多样性和市场普及。
AI眼镜研发加速
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近日援引苹果公司内部一位工程师消息称,当下,苹果正紧锣密鼓地研发一款“自带摄像头和麦克风”的眼镜,这款带有摄像头和麦克风的眼镜只是一种“过渡方案”,苹果真正的目标是研发出真正的AR眼镜。
据悉,苹果的智能眼镜将配备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等关键组件,使其具备强大的功能。它能够对外部世界进行分析,并通过Siri语音助手接收用户的请求。此外,这款眼镜还可以处理电话通话、音乐播放、实时翻译和逐向导航等多种任务,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和智能的体验。
在硬件配置上,苹果智能眼镜处理器基于Apple Watch使用的芯片,能耗比iPhone、iPad和Mac的组件更低,并且已经进行了定制化设计。
AI眼镜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设备,相比火热的VR设备稍晚。这从苹果相关专利储备可见一斑。
与动辄千件的VR专利数量相比,智慧芽数据显示,苹果及其关联公司在AI眼镜相关领域,目前已有290余件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其中已授权的发明专利超60件。从技术布局看,上述专利主要集中在显示屏幕、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处理器等细分领域。
而就目前AI眼镜产品而言,最火的当数Meta与雷朋联合打造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该产品去年在社交平台上大受追捧。
智慧芽数据亦显示,Meta及其关联公司在AI眼镜相关领域的专利储备较多,目前已有300余件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其中已授权的发明专利超80件。从技术布局看,上述专利主要集中在处理器、显示器、头戴式、传感器等细分领域。
目光放回国内,小米、百度、华为、字节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均有相关产品正在设计或开发中,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其他手机制造商也在进行类似的规划。各个厂商正在加快AI 智能一体式眼镜的推出步伐,已经面市的产品包含华为、小米、小度、Rokid等品牌推出的国产大模型AI眼镜。
从专利储备上看,国内在AI眼镜的研发进度上紧追国外大厂不舍。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在AI眼镜相关领域,目前已有190余件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其中已授权的发明专利30件。小米及其关联公司在AI眼镜相关领域,目前已有100余件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其中已授权的发明专利超30件。
根据Wellsenn XR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增长216%,预计2025年全球AI销量为550万台,未来六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97.4%。
产业链掘金
随着AI眼镜热度攀升,产业链的布局最受机构关注。实际上在去年市场炒作相关概念时,就有大量投资者涌向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询问布局。
国联证券指出,国内眼镜产业链日趋完善,各产业链环节均有技术储备AI眼镜产业链整合了光学、芯片、传感器、AI等核心技术,形成高度协同的创新生态。其产业链上游聚焦光学、显示、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研发,中游强化制造、软件及AI赋能,下游则是品牌生态及渠道推广。结合产业链图谱及关键技术看,各环节均有国内企业布局,国内厂商也具备一定关键技术储备,中上游环节相对完善。虽然短期品牌较弱,但随着国内大厂入局,整体终端厂商品牌力预计增强。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涉及的产业链公司有:例如光学与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到镜片与光波导技术的部件,比如明月镜片、水晶光电等;芯片领域,包括SOC芯片与存储芯片,比如恒玄科技、富瀚微等;代工领域比如歌尔股份、齐心集团等;其他还包括电池、结构件和软件解决方案等。
眼镜零售连锁经营企业博士眼镜日前披露,在智能眼镜业务上已与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界环、李未可、ROKID等品牌开展合作。
蓝思科技在今年2月披露与Rokid达成合作,其作为后者AI眼镜全系产品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实现全链条覆盖,加速产品规模化交付。
据悉,蓝思科技是大客户第一代智能眼镜的外观结构件核心供应商,并为北美AI眼镜客户提供导光模组、Mic模组等功能模组和精密结构件;在合作模式方面,公司作为消费电子产业链垂直整合度最高的企业,具有新材料、结构件、功能模组和精密组装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可将核心元器件、功能模组整合至AI眼镜。
另有机构特别指出,AI眼镜的SoC性能一定程度决定了产品的使用体验,也是AI眼镜差异化的关键之一,当前主控芯片约占据整机成本的30%。
国信证券认为,系统级低功耗SoC或为最优解,当前采用4nm工艺的高通AR1是众多厂商的主要选择,2025年也将迎来迭代更新,全新版本的AR1 Gen2制程工艺有望从4nm升级为3nm。国产芯片方面,紫光展锐W517、恒玄科技2800、全志科技V821等众多产品涌现,在尺寸、性能、功耗等领域各有优势,为市场提供丰富的可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