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大屏幕上南沙港鳞次栉比的集装箱货轮,彦辞的思绪回到近20年前来南沙港考察的场景。正是那次造访,让丹麦企业马士基首次以股东方大手笔参与珠三角港口码头的合作经营。当年播下的合作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如今马士基已经在广州港布局16条外贸班轮航线,202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3.1万标准箱。
马士基在广州发展的故事,正是欧盟企业深耕广州市场,共同成长壮大的生动剪影。
5月20日上午,彦辞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身份,与欧盟企业家代表一起再次造访广州,并拜访广州市主要领导。当天下午,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高志豪参加了广州市召开的重点外资企业圆桌会。
一天之内,两场政企对话,广州以开放姿态向欧盟企业传递着“中国首选投资目的地”的强劲脉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通讯员刘胜昊、从志坤
欧盟企业看好广州
广州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带来新机遇
“中国欧盟商会华南分会拥有超过250家会员企业,这些企业对华南城市的营商环境评价极高。”已经在广东生活了20多年的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高志豪亲眼见证了大量欧盟企业在广州的成长。“广州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以及政府推动产业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的决心,都对欧盟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正如高志豪所言,广州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欧盟企业在穗发展带来了广阔机遇。例如,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规模实力雄厚,拥有规上企业1600余家,2024年总产值4081亿元。2024《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98位的埃尼集团是全球第六大能源公司,该集团中国董事会主席詹尼·迪·乔瓦尼表达了加快在广州布局的意愿。他说,希望在广州布局快速充电桩建设和电池更换服务,深度参与中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建设大潮。
循环经济也一直是欧盟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2024年广州循环经济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回收总量68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38%。“我们与科学城环保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将广州科学城打造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在中心城区转换利用氢能场景的城区。”作为世界500强中唯一以生态环境、资源管理为主业的企业代表,威立雅集团高级副总裁黄晓军希望未来能够与广州在脱碳、治污、循环经济等环保领域深化合作。
2024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五,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六,机场货邮吞吐量、快递业务量均居全国第二。这些成绩背后也有欧盟企业的参与。“2024年,我们在白云国际机场运营的货运量就达8万吨,广州的空中每天都有我们的货运班机在飞。”敦豪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陈艳说,“如今,包括广州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企业在亚洲最重要的枢纽。”
广州企业 “出海”欧洲
广州与欧盟扬起双向奔赴的风帆
在欧盟企业通过广州走进中国的同时,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广州与欧盟的经贸往来出现了新趋势。
曾经,广州是欧盟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欧盟企业对华输出先进技术。如今,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广州企业开始凭借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进入欧洲市场。
三组镜头见证着广州从中欧商贸“中转站”向“创新策源地”的华丽转身:
今年1月,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与中企小鹏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电网络;
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西班牙贝尼多姆市完成欧洲首个eVTOL城市飞行,这是欧洲首个无人驾驶eVTOL在城市环境中进行的飞行;
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宣布与雷诺集团在巴塞罗那市中心开启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试乘服务,这是西班牙首个公开道路前装量产的自动驾驶试运营服务……
长期以来,欧洲市场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系,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理想选择。欧盟市场空间广阔,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合作与产业升级机会。
早期欧盟企业登陆的“桥头堡”,正一步步蝶变为本土企业扬帆出海的“始发港”。在创新驱动的新航程中,广州与欧盟双向奔赴的风帆已经扬起,共同驶向全球化更辽阔的蓝海。
欧盟在广州累计投资企业逾千家
扬帆出海两千年,广州在中欧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至今年3月底,欧盟在穗累计投资企业1233家。仅2024年,穗欧进出口总值1819.6亿元、增长0.8%,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攀升至477.2亿元,增长28.5%。在第137届广交会上,广州交易团对欧洲意向成交金额同比增长29.4%。
“自古以来,广州始终都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对于欧盟企业来说,广州是了解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一站。”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