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AI眼镜已经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巨头及初创公司争相布局,而他们的产品开发进展也受到了市场高度关注。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眼镜作为新兴的智能穿戴设备,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时,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新功能持续涌现。此外,产业链上游企业相继迈入订单批量交付阶段。
功能持续“上新”
近日,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伴科技”)宣布旗下AI眼镜产品RokidGlasses将于今年6月份正式上市。同时,在产业链上游,已有多家企业表示,相关产品已经迈入批量交付阶段。
据了解,目前AI眼镜产品已经实现了万物识别、提词字幕、实时翻译、拍照、录音、录像、打电话、听歌等诸多功能。例如,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雷鸟V3AI拍摄眼镜,于今年1月份正式上市;灵伴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眼镜RokidGlasses,今年2月份在浙江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展示时,凭借提词功能火遍全网。海外企业MetaPlatforms,Inc.(以下简称“Meta”)推出的Ray-BanMeta,已于今年4月份面向用户开放实时翻译功能。
数据显示,AI眼镜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大。研究机构维深WellsennXR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到152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眼镜销量为60万台,同比增长216%,预计全年销售量约为550万台。
“目前AI眼镜的功能创新,主要聚焦三大方向。”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光学显示效果的进一步升级;二是交互方式的优化,例如以手势与语音结合的方式进行操控;三是AI能力的提升,例如实现视听翻译、AI导游等功能。
“AI眼镜有极高的轻量化要求。但要给眼镜‘减负’,不仅要把镜片做得更轻更薄,还要推进其内部各个零件的轻量化。”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目前,AI眼镜产业链的光学显示系统、存储芯片、电池、印制电路板等核心环节,已吸引了诸多A股公司布局。据梳理,一些上市公司近日相继公布了其AI眼镜业务的新进展,多家公司产品甚至已经进入到批量交付阶段。
AI眼镜对存储芯片提出了小体积、低功耗、高可靠性的要求。围绕这些需求,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佰维存储”)与Meta等重点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入。
佰维存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司面向AI眼镜的高价值存储产品开始批量交付。2024年,公司在AI眼镜业务上的收入约1.06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同比增长超过500%。同时,公司作为AI眼镜领域的主力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于行业发展。
柔性应用电子模组及印制电路板企业深圳市则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针对AI眼镜相关的软板产品已于2024年第四季度形成批量出货。据了解,该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就有软板产品相关业务的贡献。
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并生产的外观件、结构件、光学镜片等已应用于多款高端AI眼镜和头显。公司自主研发的纳米微晶玻璃技术可提升镜片抗摔性与透光率,为AI眼镜产品提供了更加轻量化及高画质的显示方案。公司方面表示,随着AI眼镜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在该领域的提前布局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国内在AI眼镜产业链各环节具备技术水平领先的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海内外头部客户的需求保障出货。同时,这些企业也有望抓住本轮AI眼镜发展机遇期。”郭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