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年对美出口的存量订单还有100万美元左右,90天缓冲期一来,都在抢时间出货。”5月19日中午,丽日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简称:丽日建筑科技)广州分公司销售经理邱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但我们在赶,其他外贸企业也在赶,大家都在抢订集装箱和舱位,关税税率低了,航运运费涨了很多。”
广州衡安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其了解到的对美航线运费已上涨超过1000美元/集装箱(40英尺),“未来肯定还会继续涨,现在每天舱位已经很紧张了,今天下单预计可以订到一周以后的。”
海运价格持续走高也带动港口航运股迎来火爆行情。5月19日,港口航运板块掀涨停潮,其中宁波海运、南京港、连云港开盘涨停,均斩获5连板,截至收盘,珠海港、宁波港、厦门港务等多股也跟随涨停。
如果把观察时间维度进一步拉长,观察全国主要港口2024年以来新增航线布局可以发现,各大港口正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核心,重点拓展东南亚、非洲等地航线。“为了更好地应对北美等传统市场的突发波动影响,我们正在重点开发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市场,预计未来三到五年这些新兴市场将在公司业务版图中占据较大比重。”邱文说。
对美航运急速重启
邱文提到的这场“航运竞速”始于一周以前。
据新华社报道,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简称:《声明》),两国贸易市场再起波澜。《声明》中,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同时中美双方均宣布在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加征关税税率。为抢抓90天窗口期,此前一批按下暂停键的对美出口订单开始加速出货。
海运市场需求在一周之内迎来大幅上涨,运费同步“水涨船高”。
“以40英尺的大柜为例,现在美国航线运费相比之前已经上涨了超过1000美元/标箱,其中美西航线运费大概在4000美元/标箱左右,美东航线运费可能要到5000美元/标箱左右,具体因港口而异。”广州衡安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简称:衡安货代)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5月份之前,国内集装箱等航运价格面临持续下行压力。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到4月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分别环比下跌13.0%、13.2%、4.5%,其中美西航线运价指数分别环比下跌6.7%、18.4%、8.9%,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则分别环比下跌5.8%、16.9%、8.5%。
5月12日之后,航运价格走势出现明显变化。根据海事咨询公司德鲁里(Drewry)的数据,5月15日,从上海到洛杉矶的非合约现货运费(根据当前市场情况确定的一次性运费)较前一周飙升16%,达到每40英尺集装箱3136美元。而根据衡安货代5月19日向记者透露的运费情况,目前美西航线运费价格或已再度上涨。
航运价格飙升的背后是外贸企业急速恢复的对美出货需求。
“此前受关税政策影响暂停发货的订单最近都在加速出货。今年以来我们在美国市场拿到的订单规模约达150万美元,目前已出货订单50万美元,还有100万美元存量订单正在加速出货。”邱文表示,为了抢在90天窗口期内将货品运至美国,企业正在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
“5月12日之后,也有美国客户找我们新下单的。我们生产周期大概20天,运到美国40天左右,现在下单抓紧一点也能赶得上。”邱文说。
邱文预估的海运时长是衡安货代反馈的中间值。“这几年为了控制成本,船公司航速普遍有所下降。比如从广州出口的话,现在美西航线普遍船期在25天左右,美东航线平均在50天左右。市场上也有少量快船服务,十几天就能到美国,但此前主要运输服装等对时效较为敏感的货物,客户相对固定,舱位比较有限,现在更是超级紧张。”衡安货代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赶在90天内到美国的企业,我们建议还是尽快订舱、尽早发货,尤其美东航线时间更长。受市场供需及船公司策略影响,我们预计未来运费肯定是会继续上涨的。而且今天下单预计可以排到一周以后的舱位,到了后面叠加旺季需求就不好讲了。美线旺季一般集中在下半年,通常是8月后,届时叠加周期性需求可能进一步加剧海运供给紧张。”衡安货代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补充。
部分航运巨头已经率先调高6月对美运价。根据达飞轮船向客户发出的费率通知,以40尺柜为例,6月1日至14日,美西运费将调涨至6100美元,美东运费将调涨至7100美元。6月15日起,从亚洲(包括远东)到美国、加拿大卸货港口的旺季附加费将再上涨4000美元。
大港航线网络迎新
从急于出货的外贸企业,到业务繁忙的货运代理公司,再到“一舱难求”的远洋运输企业……此番对美航运需求急速上涨带来的系列影响,正逐步延伸至港口端。近日,包括广州港、宁波舟山港在内的多个港口均在回应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航运需求暴涨预计将在5月底至6月初反馈到港口层面。
海运承担了中国约95%进出口货运量,海运价格、港口吞吐量、航线分布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全国贸易市场的变化态势。
从一季度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情况看,1-3月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苏州港、北部湾港、日照港分列全国前十。其中,上海港(1321万TEU)和宁波舟山港(1007万TEU)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均突破1000万标箱,领跑全国,同期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和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位于500万标箱至900万标箱区间。
以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七的厦门港为例,今年以来,厦门港已新增开通多条东南亚航线。其中,2025年1月和2月,厦门港就分别迎来东南亚航线CHL2首航和马士基东南亚航线HP2首航。
其中HP2航线由马士基独家运营,共投入3艘2300标箱船舶,从厦门港驶往最终目的地越南海防,预计每周为厦门港带来约500TEU的吞吐量。至此,厦门港已开通47条东南亚航线,数量位居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之首,航线网络基本覆盖区域沿线所有港口。
广州港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截至2025年4月底,广州港集团共有集装箱班轮航线222条,其中外贸航线177条,包括一带一路方向航线152条。2025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的青岛港,2024年上半年也新增国际集装箱航线12条,其中超过五成为“一带一路”航线。
随着全国贸易市场格局持续调整,全国航运网络正加速向新兴市场延伸。
“目前美国、中东市场占公司外贸业务比重分别在15%左右。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应对北美等传统市场的突发波动影响,我们正在重点开发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市场,预计未来三到五年这些新兴市场将在公司业务版图中占据较大比重。”邱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