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直击股东大会|营收大涨净利却微降 北方铜业:铜精矿现货加工费持续走低影响业绩,今年推进“就矿找矿”

2025-05-17 00:04:00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5月15日,北方铜业(SZ000737,股价9.09元,市值173.14亿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在山西运城市垣曲县召

5月15日,北方铜业(SZ000737,股价9.09元,市值173.14亿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在山西运城市垣曲县召开,会上审议通过了多项议案。

交流环节,北方铜业董事会秘书杨云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铜矿峪矿现有采矿权底部80米标高以下深部资源勘探,建成投产后,公司铜精矿含铜产量将进一步增加。

“2025年铜精矿现货加工费情况可能更糟”

北方铜业主营铜金属的开采、选矿、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自有一座矿山铜矿峪矿,年处理矿量900万吨,两家冶炼厂,年处理铜精矿量130万吨。

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产铜精矿含铜4.36万吨;阴极铜31.32万吨,同比增长133.03%;硫酸103.08万吨,同比增长87.18%;金锭6.3吨,同比增长184.51%;银锭57.96吨,同比增长119.60%。

各种产品产量提高的同时,北方铜业2024年营业收入也取得较大增幅,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07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的93.95亿元同比上涨156.60%。阴极铜产品营业收入为192.7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9.97%。

但另一方面,北方铜业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3亿元,同比却微降1.37%。

北方铜业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现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王佳飞摄

年报显示,北方铜业阴极铜冶炼业务采用矿产铜冶炼和外购铜原料冶炼相结合的盈利模式,其中矿产铜冶炼方式的生产成本相对稳定。而外购铜原料冶炼的利润来源为铜精矿加工费(TC/RC)。

杨云涛表示,2024年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子公司侯马北铜80万吨综合回收项目投产,产能实现了较大增长。他介绍,2024年公司的主要利润贡献来自于矿山端(即矿产铜冶炼方式)。

但是杨云涛表示:“2024年铜精矿现货加工费很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绩。2025年铜精矿现货加工费情况可能更糟。”

北方铜业年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铜精矿现货加工费断崖式下跌,粗炼加工费(TC,美元/干吨铜精矿)从年初的60美元左右跌至10美元以下,到了6月底部分合同的加工费甚至跌至负值。目前,矿商和冶炼企业均认可了铜精矿供应持续紧张的局面,2025年现货加工费也持续走低,依赖外购原料的铜冶炼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对于铜价,北方铜业年报显示,2024年铜价在宏观面与基本面的共同驱动下,呈现出中枢上移,宽幅震荡的走势。2024年5月20日伦铜创出历史新高1.11万美元/吨,沪铜连续价格上涨至8.86万元/吨,而下半年开始铜价阶段性回落。

杨云涛表示:“2025年,我们判断铜价仍然会处于高位震荡,为了对抗波动,北方铜业一直在进行套期保值业务。”

4月24日,北方铜业公告称,公司拟开展的货币类金融衍生套期保值业务总额度不超过6亿美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5月15日的股东大会应通过了该议案。

推进现有矿山深部勘探

对于2025年生产计划,年报显示公司计划主要产品产量为:矿山处理矿量900万吨,铜精矿含铜4.2万吨,阴极铜30万吨,硫酸88万吨,金锭6吨,银锭60吨。

以上生产计划与上文提及的2024年实际生产量大致相同,没有了高速增长势头。

对此,杨云涛表示,2024年公司刚上了一个台阶,产量和效益基本都稳定在了当下的水平。目前公司依托两家冶炼厂,产量已经趋于稳定,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若没有新项目,短时间内产能也不太可能有大幅增长,目前就是保持年产阴极铜30万吨的产能规模。

为了降低铜矿外采比例,北方铜业计划进行“就矿找矿”,围绕现有铜矿山的周围进行勘探,因为配套完善,这种方式获取铜矿的成本也是相对低的。

杨云涛表示,公司铜矿所在的中条山地质勘探是很多年前做的,就矿找矿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目前我们在进行铜矿峪矿现有采矿权底部80米标高以下深部资源勘探,是现有矿山的接续工程。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铜精矿含铜产量可大约增加1.5万吨,相较于2024年的4.36万吨将实现进一步增长。该项目公司近期可能拿到立项手续,如果顺利可能在2025年三季度开始建设。”

此外,北方铜业还在寻求海外机会。杨云涛表示,公司近期也赴海外进行了考察,将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资央企海外资源开发,着力抓好矿产资源合作,快速形成公司在国际合作条件下的资源扩张布局。

对于国内铜需求,杨云涛表示,所谓“有电就有铜”,2024年电力、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传统铜加工下游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稳住了铜材消费的基本盘,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产业快速发展,持续带动紫铜类产品快速增长,一些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也为铜材消费带来了新增量。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