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时隔三年,俄乌终于谈上了!特朗普:可能会和普京会晤!他此前称“在与普京会面前什么都不会发生”,美俄被曝计划重启“北溪-2”

2025-05-16 23:01:00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当地时间16日下午,在土耳其方面主持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始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会谈。此次会谈

当地时间16日下午,在土耳其方面主持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始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会谈。此次会谈是2022年3月以来,时隔三年俄乌首次直接对话。

此前,俄罗斯谈判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与美方代表进行了简短会晤。据乌方代表团消息,俄罗斯要求与乌克兰的谈判“在没有美国和土耳其代表的情况下进行”。

在俄乌直接谈判之前,美国、乌克兰和土耳其代表先行举行了会谈。

这次的直接谈判是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1日提议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回应称,他将在土耳其“等候”普京。不过目前,泽连斯基已经离开了土耳其,他已抵达阿尔巴尼亚,将在阿尔巴尼亚参加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

会谈当天,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在伊斯坦布尔的俄方谈判代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且已经掌握了谈判所需的所有指导方针。

1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向塔斯社表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俄乌谈判会持续多长时间,取决于谈判的进展。

泽连斯基表示,如果俄罗斯代表团不能同意停火,普京显然不想结束战争。乌克兰和美国应“尽可能保持协调”。

另据财联社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发表讲话表示,他和普京“可能”会晤。另外,特朗普稍早前在阿布扎比表示,“一旦安排妥当”,将与普京会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乌启动本次和谈前夕,5月15日,特朗普说,在他与普京会面前,“一切都不会发生”。

土耳其、美国、乌克兰

代表团先举行了三方会谈

北京时间5月16日17时,土耳其外交部表示,土耳其、美国、乌克兰的三方会谈已经结束。

此前,土耳其外交部消息人士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当地时间当天10时45分(北京时间15时45分)土耳其、美国、乌克兰将举行三方会谈;伊斯坦布尔当地时间12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将举行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的三方会谈。会谈地点都在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府。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俄乌直接谈判开启后,作为东道主的土耳其方面代表预计将在问候寒暄后离场。

另据土耳其外交部消息人士15日晚透露,还计划安排一次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土耳其的四方会谈,但目前这一四方对话尚未得到确认。

俄罗斯和乌克兰原计划15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展开直接谈判,但最终未能在当天如期启动。

俄乌双方谈判代表团都有谁?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14日发布消息说,俄总统普京当天签署了关于俄方与乌克兰谈判代表团人员组成的命令,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担任代表团团长。代表团成员还包括俄副外长加卢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总局局长科斯秋科夫、俄国防部副部长福明。

此外,普京还批准了俄方与乌方谈判的专家名单,包括俄外交部独联体事务二司司长波利修克、俄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副局长舍夫佐夫等4人。

当地时间5月15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公布了泽连斯基签署的有关谈判乌方代表团的总统令,乌方代表团由12人组成,由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率领。

乌方代表团成员包括乌克兰安全局、总统办公室、外交部、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对外情报局、国防部情报总局等部门官员。

俄方:这不是国家领导人的会谈

普京不可能出席当前形式的谈判

据塔斯社网站5月15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无任所大使罗季翁·米罗什尼克表示,可能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会晤“不是从零开始的谈判”。这是恢复伊斯坦布尔模式的谈判。也就是说,其基础是伊斯坦布尔协议草案,现在谈的协议将切合现实,考虑到这三年来发生的变化。

米罗什尼克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在伊斯坦布尔谈判,但没有设想国家领导人出席谈判。这不是国家领导人的会谈。没有人邀请泽连斯基去伊斯坦布尔。

米罗什尼克强调,俄罗斯领导人不可能出席当前形式的谈判。“现在不会有实际文件。因此何谈国家领导人前去签署文件?”

他还说,基辅关于在伊斯坦布尔只能讨论停火的立场与莫斯科的立场不符。俄罗斯已多次表达自身观点,只有建立统一监管机制,停火制度才有意义。

报道提到,米罗什尼克称,在伊斯坦布尔谈判前,俄罗斯已经履行自己的所有义务,但现在说谈判将进行得如何和有何结果还为时尚早。目前,双方没有就解决乌克兰冲突达成一致并制定出文件。

只有在制定出共同的文件后,国家领导人才有可能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协议。他说:“在这项艰巨的工作完成后,双方将草签文件。起草这份文件,是为邀请国家领导人前去签署,或者以便国家领导人就最低限度的分歧达成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只需政治意愿即可。”

米罗什尼克指出,乌克兰代表团中没有善于从政治上解决问题的政治家、外交官和谈判人员。

乌克兰官员稍早前与法德英美四国官员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5月16日,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外交部部长瑟比加以及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与法国、德国和英国国家安全顾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会谈已结束,美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凯洛格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乌梅罗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乌方与这些同事们协调了立场。乌克兰方面重申会致力于和平努力,并强调了最近几周和几个月所采取的建设性步骤。

乌方表明已准备好实现全面、无条件的停火,这与之前在吉达和利雅得与美国伙伴会晤时所表达的态度一致。乌克兰已做好进行最高级别的直接谈判的准备,为此来到伊斯坦布尔,旨在寻找实现公正、可持续和全面和平的真正途径。不过,乌方认为,只有俄罗斯愿意采取具体行动,包括实施至少30天的全面停火以及落实人道主义措施,和平才有可能实现。

乌克兰对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合作伙伴为推进和平进程所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感激土耳其协助组织此次会议,创建谈判平台。

俄乌围绕谈判问题

进行环环相扣的舆论博弈

此次谈判前,俄乌进行了长时间环环相扣的博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陈宇认为,俄乌双方从4月开始就进入了博弈的节奏,双方都想争夺话语权,展现自己是真正对和平有诚意的一方。

为此,俄罗斯方面提出过两次相对较短时间的停火。然后乌克兰方面指责停火时间太短没有诚意,应该进行30天的停火。俄罗斯又说,双方不仅应讨论停火问题,还应该讨论俄乌冲突的深层次问题,应进行没有先决条件的谈判。乌方再次回击说,要谈判可以,但是要普京跟泽连斯基直接谈。最后,双方还在谈判人员阵容上出现分歧互相指责。

双方的博弈你来我往、环环相扣,这反映出两个问题。首先,双方都在争夺“谁是代表和平的一方”,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国际支持。其次,这也反映出俄乌双方在很多问题上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矛盾深重,所以谈判要取得成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核心议题上仍存分歧

会谈前景难料

对于此次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土耳其重启谈判,分析人士认为,俄乌释放谈判意愿是实现协商停火、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一个积极信号。不过,鉴于目前双方在核心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俄乌实现和平依然艰难。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季莫费耶夫指出,俄乌重启会谈在外交层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双方通过一次会谈就达成显著成果的难度不小。

普京11日提议谈判时说,谈判期间可能就一些新的停火建议达成一致。俄罗斯政府当天表示,此次谈判将把俄乌三年前在伊斯坦布尔谈判时起草的一份协议草案纳入考虑范围。据路透社报道,该草案内容包括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接受永久中立地位以换取安全保障等内容。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当时俄乌围绕乌方削减兵力以及安全保障范围等问题僵持不下,导致谈判最终破裂。

分析人士认为,在乌克兰“去军事化”、乌是否放弃加入北约、领土归属等关键问题上,俄乌分歧依然难以弥合,双方此前均不愿让步,因而此次会谈前景难料。

美俄被曝计划重启“北溪-2” 德国总理拒发许可

当地时间15日,德国新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就美国与俄罗斯被曝计划重启波罗的海海底输气管道“北溪-2”表态,称德方不会批准这条管道运营。

德国《时代》周报援引默茨的说法报道:“‘北溪-2’目前未获运营许可,预计这一状况不会改变。”

综合美国、德国和英国媒体报道,美俄近期就俄乌停火举行谈判时讨论了重启“北溪-2”项目的可能性。双方拟议由美国投资方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再贴以美国品牌向欧洲转售。这一动向引发德国政界担忧。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3月底向俄罗斯第一频道证实,确实“有关于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讨论”。俄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拉夫罗夫认为:“如果美国利用其对欧洲的影响力,迫使欧洲不再拒绝接受俄罗斯天然气,那将耐人寻味。”

△2022年9月28日,“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

“北溪-1”天然气管道于2012年开通,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向欧洲输气。“北溪-2”与“北溪-1”大致平行,2021年完工后,因美方阻挠迟迟无法投入运营。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德国决定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包括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石油,同时俄罗斯也停止通过“北溪”向德国“供气”。同年9月26日,“北溪-1”和“北溪-2”在丹麦、瑞典附近海域发生剧烈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调查发现,4条管道中的3条发生泄漏,疑遭人为破坏。事发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2024年2月,瑞典、丹麦相继宣布结束调查。德国表示仍将继续调查。

据法新社报道,今年早些时候,默茨领导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议员托马斯·巴雷斯说,在俄乌达成和平协议后,重启“北溪-2”管道可能会对德国有所帮助,但这一言论很快引起德国国内广泛谴责。

德国社会民主党外交政策专家米夏埃尔·罗特称巴雷斯的言论“在完全错误的时间发出完全错误的信号”。

今年1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政府大幅调整外交政策,包括撇开乌克兰及欧洲盟友与俄罗斯接触、推动乌方接受停火以及放松前任约瑟夫·拜登政府对俄罗斯采取的诸多制裁措施等,引发乌克兰和欧洲国家不满,美欧分歧明显。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