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京东收入为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同比增速。
据接近京东的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三年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明确战略聚焦的基础上,直接坐镇一线业务快速部署决策,全面提升团队战斗力并持续关注人才培养。仅2024年,刘强东就给京东管理层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几乎每周至少讲4天课,每天讲10个多小时,从各业务打法,到团队能力建设,刘强东都会给予直接、细致的方法论指引。
有电商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刘强东把握战略航向、坐镇业务一线,对京东最大的影响可能在于人心的提振。在刘强东的直接领导下,京东正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带动用户增长、下单频次增加、品牌商家盈利、京东效率提升、社会流通成本下降、多方共赢的良性增长通道。
服务多元需求
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6.2%
一季度,京东的商品收入为2423亿元,同比增长16.2%;服务收入为588亿元,同比增长14.0%。一季度,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实现连续6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数和订单量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
记者了解到,京东新品成长“百千亿”计划将在今年实现6万款新品年销售破百万元、6000款新品年销售破千万元、600款新品年销售破亿元。“京创双百计划”将以构建全域内容生态为核心,在今年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助力10万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0%。
同时,京东面向香港消费者推出了自营全品类商品“买贵就赔”服务,面向香港商家推出“全年0佣金免年费”政策。随着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京东在香港的快递网络覆盖能力和服务效率迈上新台阶。
日前,京东宣布将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内,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截至4月底,已有上万家企业与京东采销进入到实质性采购洽谈阶段,既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外贸商品。
记者从京东内部了解到,刘强东每周都会参与多个零售、物流等板块的日会,并在这些会议上一再强调“要关注用户的用户体验”。
一方面,京东不断巩固自营业务在产品、价格与服务上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降佣等举措扶持第三方商家,以丰富商品种类、降低商品价格,其核心目标是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京东借此重塑高速增长飞轮:提升体验吸引新用户、提高下单频次与整体订单量,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更多让利空间回馈用户与商家,进一步优化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北京百联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庄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电商平台正通过差异化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优势品类和技术投入,与优质商家一起,共同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然后不断开发新品;平台则因为技术创新让优质商家的经营更简单高效,并建立良性竞争的生态体系。
持续向技术转型
8年来研发投入累计达1456亿元
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5年一季度京东体系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达1456亿元。
随着智能体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京东智能体正走向深度应用阶段,截至目前,京东内部已有超过1.4万个智能体在运行。京东云基于京东实战经验,探索出协同办公、专业助手、客户服务、营销推广和数据应用五大核心场景,并通过京东云JoyAgent智能体平台向行业输出AI生产力,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一季度,依托国内首个全面开源的医疗垂类大模型“京医千询”,京东健康发布了基于线上全场景的大模型全系产品“AI京医”,和业内第一个面向医院全场景的大模型产品“京东卓医”。在物流行业,京东物流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治理与建模分析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一季度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
在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看来,京东深度挖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内在潜力并应用于业务场景,对供应链管理流程实施了全方位优化,大幅提升各业务运营效率,从而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领先地位。
“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够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供应链方面,技术赋能可实现更精准的库存管理、更高效的货物调配,降低运营成本;物流领域,创新技术能优化配送路线、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快商品流转速度;用户体验上,借助技术可提供个性化推荐、便捷的售后服务等。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京东巩固现有优势,还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开拓新机遇,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