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掌舵者,在过去规模扩张时未能把控好风险,致使企业陷入困境,让信任的伙伴承受压力,代表董事会向各位债权人表达深深歉意。”旭辉控股董事长林中在5月13日的境外债重组方案说明会上致歉。
林中,作为“林氏三兄弟”的老大哥,白手起家,成立旭辉,就在出险前的2021年,旭辉的销售额曾一度达到了近2500亿元。
时钟定格在2022年,旭辉“暴雷”,经营情况急转直下。
声称“绝不躺平”的林中也不讳言:“没想到自己50多岁了,还得经历如此人生的变故和转折。”
900多日夜,68亿美元“生死战”
说明会上,林中提道:“在近900多个日夜的境外债务重组过程中,方案反复调整给大家带来诸多麻烦,不过即便在最艰难时期,双方仍以建设性姿态不断磨合。”
在历经近900多个日夜后,旭辉境外债重组迎来重大进展。目前,其境外债重组方案已获得近90%债权人支持,超过75%的法定门槛。
根据香港高等法院批准的时间表,债权人投票将于5月26日下午5点截止,5月28日完成法律文件提交,最终结果预计在6月3日债权人会议上揭晓。
旭辉境外重组负责人朱皋鸣介绍,此次重组涉及的债务本金总额约为68亿美元,涵盖12笔债券和13笔贷款。针对不同债权人的风险偏好与资金安排需求,分为短期削减债务、中期债转股及长期保本降息三类核心安排。
旭辉首席财务官杨欣透露,境外重组的主流方式为债转股,境内主要为以资抵债。在谈及债转股安排时,杨欣建议债权人优先考虑该选项。他认为,债转股有助于优化旭辉的资本结构,为债权人提供流动性退出机制及未来潜在增值机会,转股后的利益一致性也将有助于加强旭辉与各方之间的合作基础。
事实上,在出险900多天来,这已经是旭辉推出的第三版境外债重组方案,而这版方案的推出,正是“林中亲自谈的结果”。
据旭辉内部人士透露,自从旭辉出险后,林中就频繁往返上海、香港两地,持续与金融机构、债权人代表商谈、沟通,加快推动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达成。
历经千帆,旭辉此次能否“上岸”?
为获取更多债权人对债转股的支持,林中介绍了旭辉当前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计划,以展现旭辉的“造血”和“复苏”能力。
林中强调,旭辉活下来的一个“前提”,即旭辉是少数重组前仍拥有百亿归母净资产的民企,可以通过重组收益确保净资产充足,规避资不抵债的风险,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才队伍的稳定令林中感到欣慰,其表示,这是旭辉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三年寒冬中,旭辉核心团队建制完整,基层员工敬业如初,支撑了27万套的高品质房源交付,也获得投资者实地调研认可。”
林中预估,旭辉后续将历经五个阶段:通过债务重组修复资产负债表、逐步修复信用、经营留存一定资金后在安全边际内审慎拓展、新发展模型下恢复盈利、恢复分红。
截至2024年末,旭辉控股集团有息负债降至866亿元,较峰值压缩超30%。此次重组完成后,旭辉信用债规模将缩减50%以上至300亿元以内,存量债务久期延长至9-10年,利率降至3%以下。
“这相当于为企业注入490亿元流动性。”杨欣表示,公司计划用前两年时间修复资产负债表,2027年后逐步恢复投资能力。
完成债务重组后,旭辉将如何“站起来”?
对此,林中也描绘了清晰的模样:债务重组后,旭辉将坚决摒弃房地产过去的“三高”模式,转向“低负债、轻资产、高质量”发展路径,聚焦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稳定的收租业务;高度聚焦自营开发业务,收缩深耕少数核心城市;大力发展房地产资管业务,学习美式开发商经验,向铁狮门、黑石方向发展。
作为出险民营房企的代表之一,旭辉能否顺利“上岸”不仅深受行业关注,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旭辉完成此次重组,将成为民营房企成功“上岸”的又一面旗帜,为市场注入新的信心。
从最初的“绝不躺平”到如今的“民企如劲草”,林中也在最后道出心中的答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