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成都举办的“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上,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中国工程院王成山院士团队正式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智能电网及虚拟电厂领域核心技术转化,推动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此次合作旨在落实四川省政府与天津大学的战略合作框架,整合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科研优势、王成山院士团队的学术引领力以及中自科技的产业化能力,重点突破储能领域关键技术瓶颈,加速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提升储能市场竞争力,打造国内储能技术创新策源地。
天津大学作为全国首批三所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高校之一,聚焦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方向。学校依托新工科建设优势,整合校内顶尖科研资源与产业界优质力量,积极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助力企业提升在储能市场的竞争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储能技术创新策源地。
中自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环境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产厂商之一。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向储能与储能+业务、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业务拓展。
签约采用电子签约形式,象征合作模式从传统向数字化、高效化升级。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联合攻关,更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生态体系,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提供支撑。
此次合作延续了2018年四川省政府与天津大学的战略合作精神,响应“双碳”目标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储能技术作为新兴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此次三方协作有望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行业低碳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青城论道由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承办。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新型能源企业等300余位代表,围绕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路径、储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